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9日讯 今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指导的2021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发布了《2021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报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现状,基于论文和专利数据对全球22个农业重要国家及其机构的全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一,为161,113篇,与上个统计年度相比增长约1.8%,中国有13个学科科技论文竞争力排名第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639,225件,全球第一,占22国总量的60.85%。
《报告》显示,我国科学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高水平研究成果,高水平论文增幅明显。 在高被引论文方面,中国发文量于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本统计年度,中国共发表2,272篇,占全球高被引论文量的20.69%,排名第一。在CNS期刊(顶尖期刊)发文方面,本统计年度我国CNS发文量为222篇,占CNS期刊发文量的11.26%,位居全球第二。
也就是说,尽管我国在高水平论文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中国农业科技论文CNCI值排名(第十六名)依然较低,全球排名第十七位;中国Q1期刊发文量,全球排名第十六位;中国CNS期刊发文量,全球排名第二十位。
《报告》分析得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利申请在中国占据较大比重,授权专利许可转让比例低。专利许可转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应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支撑,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报告》指出,我国开始重视域外专利布局,但仍处在重国内轻境外阶段 域外专利保护能力弱,制约农业技术走出去。专利布局国家数量可以说明技术输出的广度,体现对其他国家市场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能否在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数据表明,中国95.61%的专利申请布局在本国,在主动“走出去”布局海外专利并参与国际竞争方面与美国等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农业发达国家均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并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布局的战略规划。
《报告》介绍,我国专利家族规模小,专利申请小而散 科研机构与高校专利申请占比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任重道远。2016-2020年,我国专利申请以科研机构与高校为主,中国入选前100强的15家机构中有7家为高校、4家科研机构和4家企业,企业占比26.67%。
同时,中国农业专利技术申请多为单件专利,专利家族规模仅为1.03。专利家族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某一项发明的重要程度,同时专利家族的区域分布情况也直接反映出专利权人的市场发展计划和市场竞争战略。单件专利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效应有限,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应用产品在本土之外无法形成充分且有效的专利保护屏障。
《报告》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论文专利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有效专利维持年限短,有效专利比例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专利维护水平有待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发文量逐年增长,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农业专利申请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和快速增长阶段,近三年中国专利有效率略高于全球水平,但专利家族规模与全球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