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消费品涨价!经济日报刊文:无需过度担忧
时间:2021年11月09日 14:02:11 中财网 |
工业上下游价格传导至少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能源与工业原材料价格涨价,具有市场垄断地位或者有市场溢价能力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价,将部分生产投入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另一种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一些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短期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经营陷入持续亏损状况,可能减少接单和库存,导致工业部门总产出放缓,部分产品生产萎缩,可能推升相关终端消费品价格,或者出现一定供应紧张的情况。
但是,一方面,具有充分市场定价能力企业并不占多数;另一方面,从近期供应产出和消费指标看,国内生产端恢复远快于消费需求端,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消费品生产下滑的情况。
从目前价格走势、疫苗推广、国内工业基础等方面看,需要对上下游通胀传导保持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但也无需过度担忧。
首先,全球供给瓶颈有望逐步缓解。治理目前通胀压力的关键还是要在供给端与市场预期方面着力,千方百计降低供给瓶颈,畅通物流运输,推动生产与供应增加,避免供需失衡。从趋势看,全球疫苗接种持续推广,疫情对生产供应的制约趋缓,供应链中断问题缓解,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促进供需趋向平衡,有望带动物价回归常态。
其次,国内工业生产能力强。从主要经济体工业产能利用率看,全球供给紧张并非产能不够用,而是由于防疫措施或关键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导致全球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这意味着,随着供给瓶颈逐步打通,全球供给将明显恢复。就国内而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体系完整,生产与供应链完备,工业生产能力强,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纾困、托底政策支持,终端消费品供给有充足的保障。
再次,大宗商品价格趋势已在改变。目前,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早已超出多数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吸收能力,削弱了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强,除了供需结构失衡外,欧美等经济体实施空前规模的刺激政策是重要推手。随着全球疫情对经济影响趋缓,就业和内需保持扩张,通胀压力上升,美联储等央行逐步摆脱非常规政策基本达成共识,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将趋于谨慎。
最后,食品价格有望保持平稳。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结构看,食品价格起到“压舱石”作用,而食品中猪肉与蔬菜价格波动相对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丰收,生猪产能基本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蔬菜方面,国内反季节种植、冷链物流等方面技术不断完善,并在应对异常天气干扰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国家储备调节保持灵活等,国内主要食品供应有望保持稳定。
此外,还要通过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有效引导消费者与企业形成稳定预期,稳定物价。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周茂华,系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原标题《无需过度担忧部分消费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