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孙晶 王丹阳
专精特新“小巨人”除了政策扶持助力,自身如何成长为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小巨人”大能耐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近日,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超六成属于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的特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制定超越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工艺标准、研发高质量“国产替代”零部件……在16日开幕的第17届中博会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现场,专精特新“小巨人”迸发出大能量 ,硬核科技扑面而来。立足广东制造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专精特新“小巨人”扮演着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的关键角色。9月,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广东“小巨人”,寻找其成长的密码。
“小巨人”的灵魂是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是参观者在黄埔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里听到的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第三批入选“小巨人”企业,广州嘉德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怀义有感而发,“专精特新”正是中小企业迈向优秀的道路。
广州嘉德乐是一家位于黄埔的化工企业,成立16年来,一直深耕食品酯类添加剂领域并做到“隐形冠军”,其产品不仅成为添加剂行业的优秀进口替代品,还顺利销往全球超60个国家。十多年前,当更多国内企业和个人更偏向于国外进口而不愿意做长期投资去做研发时,嘉德乐就选择要在食品添加剂的酯类赛道“酯酯不倦”,研发出了高质量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目前,嘉德乐拥有一条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单甘酯生产线,年产能八万吨。“要把酯类产品从一米赛道逐渐挖到百米深、千米深、万米深的深度,深耕到极致。”徐怀义说。
同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为杰告诉记者:“云宏自主研发之路已走过了12年,其虚拟化软件已完成了产品化过程,完全具备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能力。同时,我们参与制定了16项云计算国家标准,承担了4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拥有400余项专利及知识产权。我们认为唯有创新,才能尽快赶上。一直以来,我们的初心就是‘做自主安全的中国云’。”
“小巨人”的荣耀是冲击“卡脖子”难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东制造业已迎来了新鲜血液的换代。广东的制造业企业也从当年的服务“三来一补”,更多从商业贸易的角度出发搞制造,到现在的主动投入研发,寻找市场空白切入细分市场做“小巨人”,广东制造业的梦想正悄然发生蜕变。
以广州为例,数据显示,入围工信部“小巨人”名单的广州企业,平均年龄为16岁。16年的时光中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让一家企业从细分市场突围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背后最关键的元素之一就是坚持。
“我接触的广东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为企业、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制造业带来荣耀,这种使命感推动着他们向前发展,向细分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不断冲击。”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告诉记者。
“云宏在自主创新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仅前三年,我们就累计投入超过上亿元的研发成本。这十年来,我们积累了包括政府、金融、运营商、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大量客户,实现了云计算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在实践中打磨产品。我们的很多需求都来源于市场和客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张为杰坦言,每一次面对压力和困难,从未想过退缩,就是咬紧牙关挺过去,千方百计夯实自身的创新力才能让企业筑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小巨人”背后是不断追求的工业精神
在制造业大省广东,还有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他们如何在乘风破浪路上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甚至“小巨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的关键词离不开坚持和创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从中小企业中生长出来,它们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表示,中国要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必须有工业沉淀,要有先进的工业文化才能够引领工业文明的发展。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扎实经营,做出特点,做到极致。
“我接触的很多会员企业同时也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创始人,这批人大多是‘75后’‘80后’。他们追求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在细分市场做到第一。而支持企业持续创新,持续投入研发,科学理性,是工业精神的体现,这应该是广东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质,也应该成为广东制造、中国制造的灵魂。”谢泓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