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推器,它将在金融体系中指引并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双碳”目标。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副主任马险峰表示,我国是全球唯一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国家,中国在深入开展区域性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同时,也应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据了解,从2017年6省9地获批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到2020年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36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绿色债券余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66%。
绿色金融工具有很多种类,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投资是最常用的种类。其中,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力军,识别绿色项目、锚定优质的资产现金流是保障绿色贷款质量的重要环节。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的绿色信贷余额为11.95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将在绿色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绿债发行成本、完善绿债评估认证机制、加强市场参与者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是发展绿色债券的要点所在。2015年-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1.2万亿元,发行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0%以上。2018-2020年的新增绿色融资中,绿色股权融资占比仅有3%。在“双碳”目标百万亿级的投资需求下,绿色股权投资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9年,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成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探索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两年多来,北京绿色金融发展也走在了全国前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碳市场成交价也保持全国最高。目前,北京正在申请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速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如何走,值得令人期待。对此,马险峰表示,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是建立健全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战略决策,其要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该中心在有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加快发展,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企业和项目倾斜的同时,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并推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在马险峰看来,“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巨量的融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形成了公开透明、公平权威的碳排放价格,碳市场本质是金融市场,主要进行资金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的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功能是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面对绿色金融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关机构可以逐步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配套建设,支持市场服务机构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