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馨
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抽系统)纳入近700万批次抽检数据,相较于此前的25万批次,扩大了近30倍。数据量的极大丰富,得益于国家、省、市、县四级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数据的全部录入。
作为该系统的最初构建者之一,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处置监督处处长王海波近期获得了“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今,四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抽检任务的部署、下达、采样、检验、报告出具、核查处置以及抽检数据统计分析等全流程工作均通过国抽系统开展。
构建国抽系统
缩短不合格产品流通时间
此前,部分省市都有自己的食品抽检系统,与其他省市并无关联,但食品却是在全国流通的,一旦某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抽检发现其他地区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只能通过发函等方式请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查办,由于文件寄送时间长,存在可能延误等问题。如今,通过国抽系统,有关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将不合格检验报告发送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工作,大大缩短了不合格食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
国抽系统自2013年开始推动,202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数据全部纳入。
“部分省市已经有了自己的系统,想让他们使用国抽系统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国抽系统做得比他们自己的好,”谈及系统的推进过程,王海波感慨道:“系统不是建好后就能百分之百满足需求了,它要不断满足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需求,不断更新,不断提升,成为一个‘活系统’,才能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目前,国抽系统汇集了3880余家监管部门、1870余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检测机构,用户达8万余人,收集了全系统2000余万批次食品抽检数据,为市场监管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科学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
电子抽样
提高抽检数据准确性
面对基层监管部门抽检数据质量有待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王海波和同事们通过“督帮相结合”手段,着力提升抽检数据质量。
王海波告诉记者,部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数据主要存在检验项目填写不规范、企业名称填写不规范、检验方法不正确、判定依据不正确、错别字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统计分析的准确性,也需要工作人员后期进行处理,影响工作效率。
“这些数据其实是一个大宝库,能够把数据分析好,就能发现很多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很多帮助。我们要努力把这700万批次数据‘淘’好,把混进去的沙子去除掉。”王海波说。
针对纸质采样单在录入过程中出现的手写模糊、转录出错的问题,电子抽检单应运而生。工作人员可以在抽检现场填写电子抽检单直接录入系统。针对检验方法不正确、判定依据不正确的问题,系统提前录入食品安全标准的全部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工作人员只需直接选择对应项目即可。目前,系统还准备与相关数据库进行对接,采样人员采样后,可以通过扫描样品二维码,直接录入样品信息。对于不能避免的手动输入情况,系统还启用了智能联想功能,打出关键字词就能关联到完整、规范的表达,提高数据质量。
将海量的抽检监测数据“淘”好后,王海波还要带领抽检监测统计分析团队抽丝剥茧,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开展统计分析,编制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同时要向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海关、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传递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推动“检管结合”和食品安全协同治理。
加强互动
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作为一名80后,王海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为监管工作加油助力。
他和同事们积极建立“互联网+风险预警交流”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进社区、进校园,以及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等,实现“小切口”推动食品安全“大监管”。2019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他推动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巧用互联网答题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短短14天时间里,参与答题的公众超过2000万人,食品安全知识点触达24.57亿人次。
说到自己从事近10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王海波表示:“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这项工作能让消费者知道市场监管部门在做什么。只有让他们密切参与,才能真正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能增强他们的信任感,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我国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从食品安全大局来看,它能弥合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减少相关各方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为食品安全监管创造良好氛围,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王海波用了这样一组数据来总结自己的工作:“2014年食品安全国抽不合格率是5.3%;2019年不合格率下降到2.4%;2020年,在数据量扩大30倍的情况下,不合格率是2.3%。它能让我真切地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收获,这是一件让人觉得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