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受住疫情考验,保供稳价取得成效功效,尤其是供应链数字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了70%生鲜农产品流通,80%的进口农产品也经由批发市场流转。这一数字预计还会继续增加。而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批发市场虽然起步较早,如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分别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批发市场在这些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所占份额已逐渐下降。美国下降至20%,欧洲发达国家如法国,亚洲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下降至50%左右。
如今,欧美日韩的批发市场,在市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室内通风、采光、废弃物处理、实验室检测等方面仍然有值得国内市场借鉴的地方,但我国批发市场近十年来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随着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中国农批市场在此方面加快了步伐。以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为蓝本,中国农批市场将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到供应链当中,利用批发市场本身的平台优势与信息聚集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
一是实现批发市场自身管理系统、运营系统、办公系统的数字化。市场以为商户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使商户更及时、便捷的享受市场服务,解决用电、用水、查询入场货物重量、消防等事宜专门研发了相应App, 实现掌上服务;
二是市场为自身和场内场外商户提供供应链数字化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从生产基地、农场农田开始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信息滞后、买难卖难;
三是发展大数据处理中心,以上管理数据信息、供应端、消费端数据信息等进入大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处理,更好地改善市场服务与管理、帮助经销商预测未来农产品供需、价格动向,同时也为调节农作物种植、把控产量与品种等相关政策提供分析与依据。
现阶段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在于第二个方面。利用供应链数字化信息平台,不少国内市场在应对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精准对接生产基地调节供货等方面取得了成果。例如苏州最大的一级批发市场——南环桥批发市场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在市场自行研发的“南环小秘书”供应链服务平台上,收集市场内产品上游流入信息,掌握市场内产品下游去向信息,及时发布基地供给信息、下游二级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需求信息,与场内商户供求信息,实现全链条管理。
除了国内的供应链数字化发展之外,很多农批市场也在探索全球供应链数字化。我国的农业生产分部区域广泛,种植品种多样,为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在我国越发深入全球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全球化、农批市场的业务与国际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能更好地为国内生产者提供提示、预警、调节、转向等信息,从生产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的农批市场在供应链改革与数字化转型上已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与具体思路,全球疫情更坚定了中国农批市场的改革之路。很多发达国家农批市场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些国家过去认为,批发市场搞电商便是潮流与前沿,一些先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巴黎伦吉斯市场在近几年虽然也搞起了“电子大卖场”“展销式大卖场”,但基本是以电商平台的手段,为本市场内的经销商提供展示平台,并未触及供应链本身。由于疫情影响,不少批发市场也开始主动发展市场通向城市消费终端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作为供应链的延伸。但在积极主动地优化供应链、以数字化手段推进供应链改革这方面,目前中国成为世界学习的榜样。(作者: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顾问 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