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职业陪诊师”的视频走红网络,“陪诊师”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网络上曾有一则关于“孤独分级”的热帖,其中“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做手术”是网友们眼中的“终极孤独”。现实生活中,儿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独自打拼的“单身青年”,生病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份孤独以及孤独之外的难题。“职业陪诊师”这个新兴行业,就是“孤独就诊”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职业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患者去医院就诊的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流动化速度加快的当下,“职业陪诊师”的确大有用武之地。
比如,不少与父母分居两地的独生子女表示,最怕电话响起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让老人家去人头攒动的医院里排队挂号、就诊、检查、交费、拿药等,想想都让人头疼和焦虑,更不要说,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且功能复杂,医院越修越大且科室星罗棋布;更何况,医院很多检查都要求有人陪同,甚至要求有力气的人陪同。一些远在异地他乡的单身青年也表示,生病对于自己来说,也是闻风丧胆的事,不仅要拖着疲惫不堪且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跑上跑下,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与痛楚。
在此情况下,“职业陪诊师”的应运而生,无疑是孤独就诊者的福音。据报道,在相关平台,有人购买陪诊服务给父母,也有年轻人给自己下单,还有单亲妈妈购买陪诊服务给孩子。“职业陪诊师”陪着一个又一个服务对象,度过他们人生中的最为黑暗孤独的时刻,一方面,减轻了患者的孤独和折腾,帮助患者的亲人节约了时间成本和往来照顾亲人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谋求到就业与挣钱的机会。
当然,“职业陪诊师”不能把陪诊当成是单纯的生意。医生不仅是看病,更要给予人文关怀,陪诊同样如是。正如一位陪诊师所说,这个工作需要同理心,需要付出感情,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2015年前后,陪诊服务曾迎来一波发展小高潮,但一两年后,该服务大多已不见踪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这项服务了解太少,推广难度大,二是大部分从业者把它当成是纯粹的生意,因此没有被广泛接受。因此,“职业陪诊师”要想干得长久,不仅不能漫天要价,服务质量也不容许短斤少两。只有患者对“职业陪诊师”建立起信任感、亲切感,才可能继续消费这类服务。
另外,为防止“职业陪诊师”坑害患者,引发医患新纠纷,医院应对陪诊师实施必要监管。比如,设立进院陪诊的基本门槛和收费标准,并在医院建档登记,取得许可,持证上岗。让患者更方便快捷地就医,本是医院的职责,不能提供陪诊服务,那么把“职业陪诊师”监管好,总可以做到吧?该行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监管部门还必须作出更详尽的规范,例如,防止陪诊师与“医托”勾结,让不法分子钻了这个行业的空子;防止陪诊师成为医院利益的代言人,忽悠患者接受滥检查、大处方。
总之,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陪诊师”只有越来越正规化、系统化,才能真正经得起患者与时间的检验。毕竟,需要该服务的人,是需要慢慢培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