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过程中,关于产业集聚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群众举报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有的地方资源整合重形式轻内容。如某县传统行业为铸造产业,全县域分散布局着几个集群。在推动产业集群整合时,并没有对原有作坊式小铸造企业进行有效资源整合。虽然做了铸造产业园的规划,但仅仅是圈了一块地,挪了几家企业,其余大部分企业仍然在园区之外,资源整合流于形式,产业布局仍然混乱不堪。
有的地方在集聚区整合时,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某县被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区域瓷器企业集群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在后续整改时,没有借时借势推动有效整合进而提升产业水平,而仅仅要求改烧天然气。结果由于作坊式企业数量众多,加之物料运输大进大出,企业规模小难以上马运行稳定的污染治理设施等,致使整改沦为形式,区域环境质量仍不乐观。
还有的地方在推动“散乱污”企业整合时简单粗暴。如某地是造纸小企业集聚区,在推动整合时没有痛下决心提高门槛,反而是简单地“拉郎配”,所谓的整合就是几家企业共用一个公章,其余生产销售、污染治理等仍是各行其是。导致既没有腾出土地资源,也没有根治环境污染,更没有形成产业竞争力。
正是由于这些产业集聚区存在上述问题,致使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社会反映强烈。
产业集群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有一些县域的产业集群存在产业层级低、企业规模小、环境污染重等问题,亟待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有效整合,从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层面做好规划。改变园区就是企业集散地的理念,结合区位特点、产业特色优势等因素,科学编制“1+N”的规划体系,即以县域产业集群总体发展规划为统领,做好若干个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产业合理集聚和科学布局,增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加大淘汰整合力度。用好企业绩效评价和要素供给差别化政策等措施,倒逼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手段,推动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的企业加速退出。
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大对骨干企业在土地、资金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做优做强。不断丰富延伸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支持“大鱼吃小虾”,鼓励龙头企业兼并中小企业,实现集聚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王飞 刘传义 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