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小鹏汽车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拟投资百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预计2023年投产。“希望以武汉为支点,把小鹏汽车的产品、销售体系、超级充电体系辐射到中西部、出口海外。”小鹏汽车创始人、CEO何小鹏表示,武汉作为我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武汉建设制造基地是小鹏汽车重要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有利于加速产能释放。
上世纪90年代,武汉经开区抓住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打造“中国车都”。每年,百万辆汽车从武汉经开区驶出,构建起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和完整的现代制造业基础,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全区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16万亿元。
如今,汽车新“五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大潮涌动。抢抓“新汽车”机遇,“中国车都”向“中国车谷”冲高一跃。“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将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全力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是抢占下一代汽车制高点的重要平台。自2019年以来,武汉经开区已建成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125公里,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信系统。今年,该区还将以全域为基础,推动更大范围的开放测试运营。
到今年年底,占地1300余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将建成。该封闭测试场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柔性测试广场等十大功能区,以及整车仿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智能网联云控平台等,可满足车企产品开发和功能测试需求。
在商业运营方面,以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为代表,武汉经开区目前已投放运营智能网联汽车83台,涵盖共享出行、公交接驳、清洁环卫、末端物流等8大类型。该区还将为1万台社会车辆加装车联网终端,不断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改善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
目前,中国车谷正在开展车路协同设备兼容性测试等课题研究,政府、车企、高科技公司、高校院所、零部件企业携手合作,通过示范运行迭代,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向开放道路测试、示范运营,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打造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强健的产业链是关键。目前,武汉经开区正加快车联网、车载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产业培育,东风新能源产业园、环宇智行等30多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已投入运营,一大批氢能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落户,岚图汽车、吉利路特斯等新能源整车项目也将陆续投产,产业集聚态势逐步形成。
“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将按照“两轴两核”进行空间布局,沿东风大道和长江沿岸打造创新创业带,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大科技项目。据武汉经开区科经局副局长饶剑介绍,全区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按照“揭榜挂帅”方式,实施一批“卡脖子”重点攻关项目。
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作为武汉经济重要战场、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该区今后5年将“再造一个车谷”,经济总量将达到3300亿元,以创新引领,构建“3+N”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集聚优势,高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生态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通讯员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