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金彪 记者 王融国
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湖南省南县依托湖乡优势,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打造稻虾产业链,不仅使“南县小龙虾”“南县稻虾米”荣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畅销全国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为南县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稻田为虾遮阴,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虾为稻除草、松土,其排泄物和壳为稻增肥,稻虾共生共养的生产模式确保了稻、虾绿色、生态、环保的优良品质。南县是全国唯一人工围筑而成的湖区纯平原县,这里不仅土质肥沃,是种植绿色水稻的理想之地,而且水源充沛,是养殖小龙虾的理想之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稻虾共舞的天然温床。为此,南县积极整合“湘米工程”及稻田综合种养高产创建项目,共引进各地高档优质水稻品种34个,采用对比试验和大面积展示的方式,筛选出适合稻虾田的高档优质稻品种,在稻虾面积集中的三仙湖、青树嘴等乡镇,实施稻虾田优质稻虾机插连片示范1100多公顷,深受广大农户和粮食企业欢迎。为了保证小龙虾健康成长,有毒、有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被稻农主动放弃,相比普通稻田,稻虾生态种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50%以上。
为了确保品牌持续增值,南县县委县政府将“南县小龙虾”“南县稻虾米”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来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品牌兴县、质量强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出台扶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发的规范性文件,县政府更是每年投入2亿元资金,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拓展、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扶持,并统筹安排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以及专用标志申报工作,共同营造“创建地标、服务地标、保护地标”的良好机制,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的推广竭尽全力。于是,作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的标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县小龙虾”》《湖南好粮油“稻虾米”》《南县稻虾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等地方和团体标准得到迅速建立和发布,用最为严格的标准体系确保小龙虾和稻虾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南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何海林介绍,“南县小龙虾”“南县稻虾米”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全县都强化了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一方面,县、乡、村成立了监管队伍,加强田间投入品管理,落实投入品登记制度。对水稻主产区的水源、土壤、大气进行布点,定期取样监测。构建县、乡、村三级种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每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养户技术指导全覆盖。另一方面,针对稻虾主导产业,建立了南县稻虾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从生产、加工、储运全程实行可视化监控,把生产者、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连接起来。以“三确二检一码”(确品种、确地块、确投入品,企业自检、部门抽检,赋二维码)的方式,构建产品质量监管防伪追溯功能。通过平台赋码,生成动态二维码,置于南县稻虾产品专用袋,做到“一物一码”“一袋一码”,让南县稻虾产品拥有专用“身份证”,有效阻断假冒伪劣产品。
曾国家是南县青树嘴镇百合村的贫困户,他与妻子二人因身体患有多种疾病,每年光医药费就需要花费7000多元,而且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开始稻虾种养,从0.9公顷稻虾基地纯收入5万元,到现在的1.6公顷稻虾基地纯收入8万,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曾国家说:“稻虾共养不仅我有信心,我们当地的农民也有信心,很多村民都在增加种养面积。”
截至目前,南县引进推广新技术20多项、新品种40多个,建立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两个,顺祥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振华食品(稻虾米)研究院。2020年4月,南县获得国家标准委“国家稻虾生态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
好产品带来了好收成。“南县稻虾米”不仅进入北京中南海餐桌,还成为湖南省首个进军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并获得2019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食品行业类金质奖章。“南县小龙虾”更是畅销全国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截至2020年底,南县稻虾生态种养规模达4.5万公顷,综合产值达140亿元,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全国三强,为南县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