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天津5月24日讯(记者 杨秀峰)5月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教育高峰论坛在天津召开。与会嘉宾表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很大,迫切需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发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教育高峰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2020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本质是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水平的竞争。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像互联网一样的基础设施进度不断加快,相关人才需求也势必成为产业发展关键。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前不久,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发布的《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20年在职人工智能技术人员约7万人,包括算法研发类、算法开发类、芯片设计类等多种技术岗位;目前人才市场中求职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员约3万人,企业需求数量约5万人,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呈现供不应求局面。
“在中国智能制造版图中,智能硬件、智能软件及智能产业人才,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及生态链,其中,最核心的是智能产业人才。”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突破智能产业瓶颈关键,就在于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智能产业人才队伍来。”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在论坛上建议,通过人工智能“追寻热点、全盘布局”的科研方式和“通识·通智·通用”的学科人才培养方式来解决人工智能人才缺乏局面。
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关的产业人才需求规模,在2016-2019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4%。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很大,迫切需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黄如看来,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人工智能往往具有明确的引用导向性,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需求、关联紧密,要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产教融合的培养体系,而不是煮夹生饭。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文继荣教授表示,自建院以来就着力培养人工智能科学家、人工智能工程师、人工智能创业者、人工智能开拓者等四类一流人工智能人才。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嘉宾也一致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综合性、前沿交叉的学科,需要产教融合、产业引领,建立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