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湖南省株洲市老旧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滞后,大量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
一、基本情况
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辖4县(市)5区,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408万。湘江株洲段设有43个防汛排渍泵站(机台、机埠),9个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其中3个在一级保护区内。
株洲市老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年久失修,雨污合流、错接混接、破损渗漏等问题突出,影响湘江水质进一步改善,急需加快推进升级改造。
二、主要问题
(一)混接、破损量大面广,污水管网改造滞后
《湖南省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明确要求,各市州应于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系统排查,但截至本次督察进驻,株洲市仍未完成管网排查任务。
根据株洲市初步完成的1886公里排水管网探测结果,雨污混接达2761处,平均每公里1.5处;管网变形、破裂等缺陷31485处,平均每公里16.7处。其中,天元区大部分区域为新建城区,743.8公里排水管网中,雨污混接795处,平均每公里1.1处;管网变形、破裂等缺陷13727处,平均每公里18.5处。抽查发现,新建设的美的蓝溪谷小区接入雨水管的18条排水管中,10条有生活污水混入,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达1023毫克/升。
督察发现,根据《湖南省“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株洲市主城区应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83公里、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152公里,实际仅分别完成9.86公里、81.6公里,完成率分别为11.9%、53.6%。
(二)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花南泵站位于株洲四水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汇水面积6平方公里,长期以来生活污水经泵站排入湘江。2019年至2020年,经该泵站排入湘江的雨污混流水达870万立方米,相当于4603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该问题经湖南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后,当地建设了污水提升泵站,但仅能做到降雨量在8毫米以下时不排污。
督察组抽查发现,多个沿江泵站有生活污水混入,蓄水池水质远超地表水Ⅴ类标准,排渍又排污问题普遍存在。其中,陈埠港排渍站位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积水池内COD、总磷、氨氮浓度分别超标0.6倍、3.7倍、4.3倍,2019年至2020年共抽排384万立方米雨污混流水进入湘江。西山岭泵站上游新晨驾校附近存在纳污明渠,泵站积水池总磷超标1.6倍,2019年以来两台机组分别累计开机排水195小时、143小时。
督察发现,湘江沿岸一些排水口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污水混入问题。栗雨高排渠、枫溪港新排口北侧、古大桥水质均为劣Ⅴ类,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另外,株洲市河西污水处理厂溢流污水的COD、总磷浓度分别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3.8倍、6.1倍。
(三)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管网改造数据失真
4月13日,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报送数据称,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64.4公里,其中城区30公里、县城34.4公里。4月21日,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督察组报送材料却显示,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148.4公里,其中城区107.5公里、县城40.9公里。两次数据相较,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多出84公里,任务完成情况由未完成变成超额完成。
督察发现,新报送多出的84公里管网,多为新建管网、雨污合流制改造管网,不属于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督察组指出相关问题后,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月22日第三次报送材料,仍坚称超额完成改造任务。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核查,株洲市报送的107.5公里主城区改造管网中,29公里实为新建污水管网,63.75公里实为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4.89公里无法查证,老旧管网改造实际仅完成9.86公里,先后3次报送的数据均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距。
督察还发现,株洲市报送的管网数据存在重复统计、一数两用问题。如,关于县城(不含渌口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的34.5公里,既统计进了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又统计进了合流制管网改造,数据明显失真。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面积、人口,雨污合流制管网长度、分布,管网错接、混接、缺陷等基础信息,一问三不知。对有关汇报材料,局领导称除了技术支撑单位同志,全局没有人能够汇报清楚。
三、原因分析
株洲市对长江大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污水管网改造提升摆在重要位置,未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工作进度滞后。尤其是对生活污水直排湘江问题,推进解决不力。株洲市三次报送数据,均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工作不严不实,存在闯关思想。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杜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