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回收纸板箱1.6千克,获得碳中和量0.001吨。”在武侯区铁佛新居小区外,一座三四十平方米的玻璃小屋格外显眼。在这座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里,居民除了可以将各种垃圾分类投放,还能把废旧纸板、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兑换成碳中和积分。截至目前,碳中和小屋处理碳中和量(碳减排量)达到15.2吨。
碳中和与纸板箱相结合的关键是一把秤。与其他秤不同的是,除了称重,这把秤还会算出可回收物对应的碳中和数据。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0.4公斤的玻璃酒瓶对应的碳中和数据为0.001吨。
可回收物能兑换成碳币
据介绍,这座碳中和小屋落地成都还不到4个月,也是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作为家门口的有偿垃圾回收站,小屋内不仅有各种回收垃圾的知识宣传,还分别设置了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等垃圾类别,居民可以按照类别将垃圾分类投放。
下午3点,已经有居民拎着废旧纸板、塑料瓶前来兑换碳中和积分,一位工作人员将一堆废纸板放在称上,在显示屏上选择废纸类。显示屏随即显示重量为1.6公斤,并出现更多细分类选项。具体包括报纸、纸板箱、快递纸箱、书本等。工作人员选择纸板箱,点击确认,显示屏出现了一个二维码。工作人员扫码后,屏幕显示:“本次收入1.92元,碳中和0.001吨”。
“卖废品的钱可以直接提现,碳中和的量可以换算成碳币,可以在对应手机应用里买东西,也可以积累到100个碳币提现。1吨碳中和量等于100碳币,1个碳币等于1元钱。大家通过垃圾分类让更多可回收物被再次利用,积累到100碳币的时候,就可以兑换提现100元钱。”据碳中和小屋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
已处理碳中和量15.2吨
“小屋已经运行114天,截至目前,共回收垃圾7吨,处理碳中和量15.2吨,相当于节约15000度电。”碳中和小屋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只要下载“绿豆芽”线上APP,就可以实现可回收垃圾“线下称重——线上换算——立即到账”快速化有偿回收。
据了解,碳中和小屋引入专业公司共同组建常态化专业运营团队,按照“碳中和理念+垃圾分类”有机结合的模式,把垃圾称重计量,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就近分类与就地回收双线一站式运作。
“自站点投用以来,附近居民来小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碳中和’行动,居民在垃圾分类碳中和计量秤上选择可回收物类别,完成计重,每次垃圾分类投放都是为减少碳足迹、保护环境作贡献。”该负责人说。
声音:
希望碳中和小屋能在全市推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需要每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行动起来,挖掘减排潜力。”武侯区政协委员廖礼静认为,碳中和知识的普及应该从学生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
在成都市政协委员蒋晓莲看来,“碳中和、碳达峰”已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碳中和小屋的设立,其实是一种日常的“碳中和”行动,有助于实现国家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兑换积分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引导更多公众参与碳中和行动,实实在在地促进碳排放行为成为日常习惯。希望碳中和小屋能在全市范围推广,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成都日报记者 李霞 实习记者 杨静耕 文/图)
成都这座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运行近4月 减碳15.2吨
2021年05月13日07:39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运行近4月 减碳15.2吨
将回收物称重时,电子秤的显示屏上可选择类别
位于武侯区铁佛新居小区外的碳中和小屋
“叮,回收纸板箱1.6千克,获得碳中和量0.001吨。”在武侯区铁佛新居小区外,一座三四十平方米的玻璃小屋格外显眼。在这座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里,居民除了可以将各种垃圾分类投放,还能把废旧纸板、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兑换成碳中和积分。截至目前,碳中和小屋处理碳中和量(碳减排量)达到15.2吨。
碳中和与纸板箱相结合的关键是一把秤。与其他秤不同的是,除了称重,这把秤还会算出可回收物对应的碳中和数据。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0.4公斤的玻璃酒瓶对应的碳中和数据为0.001吨。
可回收物能兑换成碳币
据介绍,这座碳中和小屋落地成都还不到4个月,也是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作为家门口的有偿垃圾回收站,小屋内不仅有各种回收垃圾的知识宣传,还分别设置了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等垃圾类别,居民可以按照类别将垃圾分类投放。
下午3点,已经有居民拎着废旧纸板、塑料瓶前来兑换碳中和积分,一位工作人员将一堆废纸板放在称上,在显示屏上选择废纸类。显示屏随即显示重量为1.6公斤,并出现更多细分类选项。具体包括报纸、纸板箱、快递纸箱、书本等。工作人员选择纸板箱,点击确认,显示屏出现了一个二维码。工作人员扫码后,屏幕显示:“本次收入1.92元,碳中和0.001吨”。
“卖废品的钱可以直接提现,碳中和的量可以换算成碳币,可以在对应手机应用里买东西,也可以积累到100个碳币提现。1吨碳中和量等于100碳币,1个碳币等于1元钱。大家通过垃圾分类让更多可回收物被再次利用,积累到100碳币的时候,就可以兑换提现100元钱。”据碳中和小屋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
已处理碳中和量15.2吨
“小屋已经运行114天,截至目前,共回收垃圾7吨,处理碳中和量15.2吨,相当于节约15000度电。”碳中和小屋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只要下载“绿豆芽”线上APP,就可以实现可回收垃圾“线下称重——线上换算——立即到账”快速化有偿回收。
据了解,碳中和小屋引入专业公司共同组建常态化专业运营团队,按照“碳中和理念+垃圾分类”有机结合的模式,把垃圾称重计量,实现居民生活垃圾就近分类与就地回收双线一站式运作。
“自站点投用以来,附近居民来小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碳中和’行动,居民在垃圾分类碳中和计量秤上选择可回收物类别,完成计重,每次垃圾分类投放都是为减少碳足迹、保护环境作贡献。”该负责人说。
声音:
希望碳中和小屋能在全市推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需要每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行动起来,挖掘减排潜力。”武侯区政协委员廖礼静认为,碳中和知识的普及应该从学生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
在成都市政协委员蒋晓莲看来,“碳中和、碳达峰”已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碳中和小屋的设立,其实是一种日常的“碳中和”行动,有助于实现国家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兑换积分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引导更多公众参与碳中和行动,实实在在地促进碳排放行为成为日常习惯。希望碳中和小屋能在全市范围推广,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成都日报记者 李霞 实习记者 杨静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