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发布,提出预期指标——
上海为“十四五”时期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出了预期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先超过2万亿元,千亿、万亿级交易市场(平台)数量累计达到15家左右,在沪外资研发中心数量累计达到560家左右……昨天公布的《“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中,涉及规模集聚度、资源配置度、开放创新度、消费引领度、营商便利度等一系列预期指标出炉。
根据《规划》,经过5年努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实现跃升,基本建成全球贸易枢纽、亚太投资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为上海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
在规模集聚度上,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球城市首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保持世界城市前列。消费规模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先超过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万亿元左右,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实到外资保持稳中有进。会展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会展中心城市前列。
在资源配置度上,资源配置能级逐步提升。在有色金属、钢铁、铁矿石、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领域,培育若干千亿级、万亿级交易平台,打造一批百亿、千亿级重点功能性平台,部分商品价格和指数成为重要国际风向标。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贸易主体加快集聚,累计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000家左右、贸易型总部300家左右、规模以上本土跨国公司200家左右。世界百强商展在沪举办比重进一步提升。
在开放创新度上,开放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取得突破,规模稳步扩大。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数字贸易年均增速达到4%左右。加快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强劲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外资研发中心。
在消费引领度上,消费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集聚高端商品和服务,推进消费数字化转型,扩大新型消费规模,基本建成线上线下融合、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体指标包括,新增首店数量年均引进800家左右,世界级商圈数量达到3到4个,网络零售额达到2.1万亿元左右,高端品牌门店数量达到700家左右。
在营商便利度上,贸易投资环境更加便利。外商投资开放度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位居世界海运经济体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覆盖面拓宽,智慧口岸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长三角“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持续深化。(首席记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