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大颁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40周年。最新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显示,全省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22%。当前,全省各地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按下“快进键”。不断创新的方式,让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发展,春天里,人们种下片片绿色希望,滋养美丽江淮 。
涵养习俗,掀起植树热潮
——过去40年,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与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密不可分。与森林资源增长同样宝贵的,是生态文明意识的深入人心、融入实践
东风凭借力,植绿染江淮。3月8日,来安县150余名巾帼志愿者在复兴林场150余亩山地上义务植树,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苗校正,有的培土踩实……
经过一上午时间,志愿者种下5000余株三角枫、杜仲、杨树等树木,山场上留下丛丛绿意。
来安县三城镇巾帼志愿者丁阳阳忍不住拍照发了朋友圈:植下一片绿,收获满眼春。 “希望能影响更多人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为我们的家园添绿。”丁阳阳说。
春天种下新希望。 “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干群对义务植树法定性、全民性的认识。 ”来安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杨延忠介绍,今年,该县将完成成片造林面积0.4万亩,建设森林长廊6公里,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
过去40多年来,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同动员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密不可分。与森林资源增长同样宝贵的,是生态文明意识与观念的深入人心、嵌入社会、融入实践。
涵养节日习俗,浇灌生态文明。连日来,全省各地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宣城市出台了《“春节回家,我为汽车栽棵树”活动方案》,目前该市在宣州区山岭村、郎溪县李村、广德市白云村等八个试点村,动员当地“有车一族”等545人参与活动,栽种树木3474株。宿州市埇桥区沿沱河两岸非耕地范围栽植雄性杨树、速生榆树等用材树种,培育优质商品用材林。凤阳县武店镇以义务植树活动为抓手,重点开辟荒山绿化、环村绿化、新农村绿化、公路绿化、居民庭院绿化等林业新空间。
我省各级绿化委员会深化 “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废弃矿山复绿和交通沿线、河流两岸、城市乡村绿化,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郊野公园。去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89.4万亩、封山育林63.2万亩、退化林修复72.4万亩、森林抚育758.3万亩。
创新方式,推动植绿留荫
——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如何让更多人能以灵活方式植绿留荫,享受自然乐、山水情、劳动美,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我省森林覆盖率由20%提升到30%,整整用了30年。
起于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规划,历经开展林业第二次创业、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持续推进过程……
安徽植树造林,展现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辉历程,彰显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政治自觉。
“森林覆盖率达到30%,既是我省国土绿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也是评价区域生态状况良好的国际公认标准,标志着我省阔步迈入生态强省建设的新征程。 ”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说。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在参与自然化育中舒展心灵,追求人内在与社会的和谐,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可是,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用于义务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能挥洒汗水、反哺自然的“空白”宜林地也越来越远,个人的自发植树行为难以与社会绿化规划协调。如何创新义务植树方式,让更多人能植绿留荫,在享受自然乐、山水情、劳动美的历程中绿化祖国、造福社会,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全省各地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履责形式,开启“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组织适龄公民以捐资方式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推动更多居民用多种灵活方式植一棵树、留一片绿。 2020年,全省有3695.3万人次以不同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完成植树9969.3万株 (含折算株数),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96个。
3月7日,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全民义务植树”课堂线上直播开启,受到全省广大青少年欢迎,线上实时观看人数达17万人并踊跃参与互动。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腾讯线上进行直播宣传,介绍我省古树名木知识,宣传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讲解义务植树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等8种尽责形式,让“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走进青少年,走进群众心中,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今年,我省将通过安徽全民义务植树网发布6场以上义务植树尽责项目,组织线上线下尽责,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及时为践行者发放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林业科技,提升绿化质量
——因地制宜,科学种植,最大限度地保证树苗成活率,增加林地经济附加值
国土绿化,既要重视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在造林绿化工作中,林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日一技”在线服务推介先进实用技术156项,为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林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将低产林改造成特色的经济林,种植麻栎树,既能为周边群众带来工作机会,又能获得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3月10日,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龙蟠村山场负责人章恒柏说。
章恒柏承包这片山场已有15年,往年山势陡峭,遍布自生的杂树和石块,发展大规模经济林种植难度较大。今年,南谯区大力培育“三树一苗”产业,在区林业专家的指导下,章恒柏将以前效益低的杂树清除,陡峭的山体改造成适宜麻栎种植的山地。“我们每天种植麻栎6000多株,目前已完成200多亩7万余株麻栎苗的种植。 ”章恒柏说。
据悉,南谯区积极发挥林长作用,组织百名林业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各造林现场,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林农根据土壤性质、山体构造特点,因地制宜,科学选苗、育苗、修剪、栽种,最大限度地保证树苗成活率,增加林地经济附加值。
“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提高林地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南谯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左祥林说。截至目前,南谯区已完成各类造林4000亩,其中已完成薄壳山核桃造林1500亩、麻栎等其他造林2500亩,占7000亩总造林计划任务的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