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杨秀峰) 今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注定是“碳中和”的重点行业。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41%。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20.0亿千瓦,其中火电12.3亿千瓦,是未来十年“碳达峰、碳中和”的绝对“主力”。因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将是推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减少火电,大力发展新能源。但以目前技术来讲,风电、光电等新能源还不够稳定,这是需要花时间去解决的问题。核电足够高效稳定,兼具低碳清洁,可是核电发展面对的是外部问题。同时,火电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巨大作用,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方便。” 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董事长斯泽夫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看到,通过技术突破,让火电变得更加清洁高效也是解决方案之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关于“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提出,对整个电力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斯泽夫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势必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就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结合近期美国得州出现的“大规模停电”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必须要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波动性的问题。
“能否充足稳定持久进行安全的电力供应,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斯泽夫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促进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进步与发展,大力支持储能技术研发和实践,重点解决好日常高峰低谷调峰、季节性调峰问题以及极寒等特殊工况下的电力安全稳定问题。
对于如何谋划电力行业的科学规划,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表示,在推进“碳中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电力供应保障及系统安全。
许启金表示,预计未来我国及安徽能源供给和消费将发生重要变化,对电力供应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建议安徽要合理规划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支撑性基础性电源项目的建设,同步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能源生产消费清洁化水平。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能源革命、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对此,斯泽夫建议,以电力安全保障为核心,推进 “碳达峰”规划,有序减少火电;统一制定全国的“碳中和”十年规划,统筹推进“碳中和”;处理“碳中和”过程中的地区差别问题;进一步解决新能源稳定性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