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3月4日电(记者 黄慧)回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因全国多地面临着巨大缺口,口罩成为紧俏物资。与此同时,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恢复生产、争分夺秒的口罩生产战在全国多地打响。将视线聚焦浙江,不仅口罩企业积极复工复产、达产、扩产,还有不少企业“跨界”加入,使得该省口罩产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幅增长。
观察当下的浙江,约一年时间过去,生产口罩的企业发展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将如何着眼长远布局?事实上,“历经风雨”后,该省不少口罩生产企业虽生产忙碌却更加从容,对于口罩业务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清晰的目标。
锚定全产业链发展:从产品储备到产能储备
全部员工两班倒工作,110条生产线又重新动了起来,实现口罩日产量约400万只……位于浙江杭州的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下称“朝美日化”)今年春节仅放假了三天,自正月初三起又恢复了紧张有序的生产。
疫情初期,因“三倍工资召回百余员工加班赶制口罩,并宣布口罩不涨价”,朝美日化迅速成为“网红”企业。这一年,其实现了从最初的口罩日产量2万多只,到70多万只,到目前约400万只的巨大飞跃。与此同时,企业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近40条生产线攀升至110条生产线,机器智能化不断得到运用,员工人数不断增加……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焰峰告诉记者,考虑到原材料波动影响,长远无法预测,目前朝美日化接单较为理性,不接太长的订单,来自国内国外的订单几乎只排到5月初。同时他表示,订单呈现出从原先的以国内市场为主,90%在国内销售,发展到现在国内国外“平分秋色”的特征。
作为一家老牌口罩生产企业,朝美日化发展至今涉猎的仅有“口罩生产”这一环节。然而面向未来,其却有了全新想法:独立完成口罩的全产业链发展。林焰峰告诉记者,朝美日化将从原材料端开始,成立新材料公司,自制聚丙烯、无纺布等口罩生产材料;在企业内部成立机械部,专门研发和制造机械运用到口罩的生产中;在企业内部成立物流部,满足线上线下的发货需求……
“我们本可以投资横向发展,比如生产棉签、碘伏等医疗器械耗材,但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先把口罩这一个品种做大做强。”林焰峰解释道,目前随着口罩市场体量的变大,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大。“只有采取全产业链发展,朝美日化才能做到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都有实力去抗衡。”
“有机器没有原材料”“有原材料没有人工”……相较于疫情暴发初期给很多厂家带来的措手不及,林焰峰认为,全产业链发展可让朝美日化从口罩产品储备“晋升”至口罩产能储备,这使得朝美日化未来在面临风险时,能拥有自己“造血”、抗衡风险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两年内完成,目前完成进度已达60%。”
成功“跨界”转产口罩: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将目光转向浙江温州,同样是正月初三开工,东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蒙集团”)的20条口罩生产线和往常一样忙碌起来,这里每天能生产50万只口罩。然而在2020年之前,生产口罩还与东蒙集团毫无半分联系。1986年成立的东蒙集团原本是一家服装ODM企业,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其加紧攻克口罩生产难题,迅速“跨界”转产口罩。
“作为一家服装生产研发的企业,新材料研发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东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慧杰表示,疫情发生后,避开熔喷布“一布难求”问题,企业紧急研发攻关,创新将原本用于户外服装生产的纳米新材料运用到口罩生产中,生产出的纳米口罩竟拥有更长时间、更稳定的防护效果。
转产口罩至今,主攻欧洲市场的东蒙集团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据介绍,目前企业90%的口罩出口欧洲,并保持着“客户持续下单”的态势。
谈及企业能够顺利“跨界”进入口罩市场的原因,池慧杰解释说,企业对口罩的生产品质要求极高,不仅获得了欧盟认证,还获得了客户的好评,从而在一年时间内形成了一批稳定的客户。
池慧杰坦言:“虽然口罩业务目前只占全部业务的10%-15%,但我们希望将它发展为长期业务。”在他的规划中,企业未来将继续围绕着大健康领域,往安全防护的方向延伸,在保持生产安全防护类口罩的基础上,研发防护类的相关产品。
浙江珍琦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下称“珍琦护理”)亦是成功“跨界”转产口罩的一员。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严峻考验,企业主动求变,快速转产口罩,拓展产业链条,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成功实现转危为机。
目前,珍琦护理已拥有民用、医用和N95口罩生产线共计12条。“由于外贸订单的交付压力较大,因此我们选择正月初四开工,力争早日完成订单。”该负责人说。
梳理浙江“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会发现这样的身影还有不少。观察来看,在2020年开始的这场口罩生产战中,逆势而上、转危为机是浙江企业努力做出的应变之道。如今,该省不少口罩生产企业也于这片市场中寻得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并着眼长远布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