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批复,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跨省都市圈规划。与此同时,乌鲁木齐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广深都市圈、福州都市圈等也相继启动,成为多省下一步发力重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标志着中国的都市圈建设进入提速发展的新阶段。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都市圈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事实上,都市圈建设进入加速阶段早有迹可循。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提出到2022年,中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都市圈建设正成为众多省市“十四五”发展的重点。2021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陕西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为重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建设西安都市圈。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指出,广东省将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形态推动强核筑带、带动北部融湾,促进城际空间功能协同一体。
福建方面表示,要紧抓国家发展都市圈、城市群战略机遇,提升省会发展能级,做强做优福州都市圈。1月28日,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突出福州市龙头带动作用,发挥相关城市比较优势,强化项目支撑,促进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打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
湖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支持武汉做大做强,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完善高速公路环线,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
2021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培育发展都市圈,加快推动与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奇台市同城化发展,构建1小时交通网络,推进都市圈内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市场开放、公共服务一体化,做强板块经济。
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将成为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共建共享、实现共同价值创造的重要目标。有业内人士表示,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通常都具有较好的分工,在土地、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方面具有内生动力。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城市群将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都市圈则是拉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擎,将为“十四五”时期以及今后更长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贾若祥表示,都市圈与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不同,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的是协同关系,核心城市不再是“吸血”而是“造血”。另外,随着交通、产业、医疗、教育、商业和公共服务等城市资源的分布更加均匀与合理,环保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会更加的良性与协调。“未来五年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将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初步估算,今后10年,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个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都市圈建设交通先行。广东方面提出,构建“12312”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形成2小时交通圈;3小时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西安都市圈内,仅西安市就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000亿元,大力推进“七横七纵”快速路建设,构建都市区1小时通行圈;深化西咸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互联互通;完善枢纽交通配套,助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骨干路网建设,便捷居民出行;完善城市次支路布局,提高路网密度和连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