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你总是拦在我前面干嘛?你是谁啊?”“我是智能安防机器人欢欢……”这是国内一家智能安防机器人公司正在测试新产品。这款产品不仅可以自主巡逻,还能自建地图,进行人脸识别,完全可以充当24小时值守的安保人员。
以图像识别和视频处理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全面重塑安防产业。数据显示,我国安防设备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与此相呼应,作为安防设备核心支撑的人工智能芯片,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一家以研发AI芯片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负责人说:“智能安防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刚需市场,它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要求非常高,在前端芯片上我们要做到又快又好又小。这样的技术进步其实和上下游的厂商一起合作,才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
在地处北京的首钢园区,首批5辆获得纯无人驾驶上路的测试车辆正在试运行。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市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里程已经超过213万公里,测试过程安全无事故。而江苏、广东、福建等全国多个地方,也都纷纷展开自动驾驶测试。一家智慧出行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崔大勇说:“半年左右,我们能够在APP端推出无人驾驶约车平台,使得老百姓真正约到无人车。不管是运营效率还是单公里的运营成本,都会下降。”
2020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对车载芯片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高性能专用车载人工智能芯片由此迎来大机会。
不仅仅是地上跑的,还有天上飞的。2021年上半年,国产最新一代北斗高精度22纳米定位芯片有望实现量产,并将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精度定位需求领域。项目负责人周儒欣自豪地说,这颗芯片就是为了迎接智能时代而生的。他说:“过去做的毫米级都要单独有一个CPU,现在芯片内部具备了这种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使得这颗芯片的功能更强。”
人工智能芯片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2020年,我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也不断迎来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的掌声。当此之际,企业如何围绕自身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给出的关键词是:协同、共享。他说:“设立高效协同的新模式,强化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共享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遵循行业客观发展规律,确保长期稳定投入,打牢产业发展基础,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说:“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关键产业上完全依托欧美。科技自立自强是保证我们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我们供需动态变化一个突破性的关键点。”
放眼未来,业内人士预计,到2023年,人工智能芯片全球市场规模将比2016年增长近13倍,由23.8亿美元增加到340亿美元。在我国,人工智能芯片2019年的市场规模已经占到全球市场规模的22%。鼎科集团总裁张连斌认为,中国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很有信心。
“我们的芯片设计已迎头赶上,工艺方面、技术方面也赶上了。他们不卖给我们光刻机,我们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科研队伍,又有最勤奋的科学家,我相信三五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将中国的芯片从14纳米跑到7纳米。”张连斌说。
(记者 赵巍 冯雅)
关键词: 人工智能;APP;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