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扮演着消费市场和供给之间的纽带角色,对促进消费需求、缓解流动性约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20年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下,消费金融领域出现消费场景锐减、消费欲望不足、用户偿债困难等现象,央行公布2月金融数据显示,以消费贷款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下降4504亿元,创2007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新低。对于这个年轻的行业而言,面对短期逾期率大幅上升与长期粗犷式发展风控体系不够完备的双重困局,必须要说,唯有正视问题,回归初心,“开正门,堵偏门”,让行业经历刮骨疗伤才是消费金融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路径。
近几年,伴随着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消费金融借势蓬勃发展,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从2011年到2018年,增长了279%。受益于消费观念改变、收入增长预期、信用环境成熟甚至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费金融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截至2018年末,我国短期贷款超过8.8万亿元,有报告预测,2020年消费金融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消费金融的发展释放了消费需求,未来甚至可能改变消费方式,然而在资本要求、风口思维等因素的裹挟下,部分市场参与者盲目追求规模增长和赚快钱,造成行业乱象丛生,消费金融一度被打上变相收费、暴力催收等黑标签。经历了从野蛮增长到最严监管,2019年消费金融规模增长不减,但增速却有所放缓,行业问题逐渐显现。
此次疫情按下的“暂停键”打破了既有的商业秩序和经济格局,也暴露出消费金融行业的诸多问题,其中逾期率大幅攀升,不良坏账率也有潜在上升风险。同时,由于资金池缩水和担忧用户还款能力促使行业提高风控标准,业务量有所降低。部分用户利用风控体系空子的多头贷模式暴露,“贷得出,收不回,管不住”的老问题再有抬头。疫情也透视出行业新痛点,以“逃废债”为目标的“反催收”行为在疫情期间有所抬头,批量“蹭政策”用户呈现出职业化、中介化、标准化等特征,已经成为行业新的风险点。
消费金融的初心是促进消费,将远期购买力变为即期购买力,鼓励和规范消费金融发展,要坚持“开正门,堵偏门”。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监管机构,都应重视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并予以剔除,避免过往粗犷式发展下的乱象卷土重来,诱发经济风险。保证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贷得出,收得回,管得住”的良性循环。从监管角度而言,要严厉打击故意放纵和诱导消费者借贷的市场乱象,对失信用户立失信惩戒机制;从市场方向来看,消费金融参与各方应积极拓展业务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设立联合风控体系,严防信贷流向不清;从用户层面而言,要理性认识、规范合理地使用消费金融,避免盲目借贷、过度消费。(刘绪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