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黑土肥沃、天然富硒,产出的大豆高油高蛋白。近年来,为了发展大豆产业,海伦市下足了功夫。
品种升级换代,让大豆更高产。
(资料图)
“这是今年种的新品种‘东生22’,瞅瞅这株高,准丰收!”在海伦市海北镇南华村,豆田翻滚起绿波,无人机喷下道道白雾,村民周天明手握遥控手柄,正进行航化追肥作业。
近年来,海伦市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推动优良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过去10年间,海伦市所产大豆的蛋白含量增长,亩产量由300斤提高到400斤以上。
应用信息技术,让种地更智能。
在手机上打开海伦市农业大数据综合平台,全市耕地状况一目了然。点开某地块,氮磷钾含量、有机质含量、积温与降水量等信息逐一弹出。“云端”与田间相连,田野深处,一座座监测站,配有摄像头、传感器、灭蚊灯……“前两天,手机还弹出提醒,建议咱追肥呢!”周天明笑着说,“多了小手机、大农机、无人机,让咱农民种地方便多了。”
“平台根据天气、历史数据等信息,每3天更新地块种植方案。施肥、播种、防害,每块地都‘精准诊断、照方抓药’。”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宏伟介绍,平台还为农户们提供金融保险、土地托管、农资购买等服务。
除了农业大数据综合平台,海伦市还建成数字农业监管平台、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五成以上耕地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今年以来,全市新建20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精量播种、大垄三行密植等先进技术手段。
拉长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走进海伦市大豆产业园,厂房林立,货车穿梭。中强食品有限公司大豆加工厂刚刚建成一年,正满负荷运转。“这里加工业密集,配料可以就近取材,大豆品质也高。”公司生产部经理尤雨介绍,受区位优势等因素吸引,项目去年在海伦落地,带动就业130余人。
“如今在家门口上班,骑车5分钟就能到。”去年,海伦市海伦镇护城村村民陈卫卫从辽宁大连返乡就业,进入中强食品公司,如今已是包装车间班长,“以前半年才见一回孩子,现在天天能见,一家都高兴!”
眼下,中强食品公司正加快推出“富硒”产品。“海伦市建成了黑龙江省唯一一处富硒产品检验中心,就近送检,标准化认证后,预计带动基地内166户种植户平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尤雨说。
为推动大豆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海伦市已实行多轮“重大产业项目三年计划”,建立9处大豆万亩富硒科技示范园区,指导企业标准化、科学化生产富硒大豆产品。目前,海伦的特色大豆产品已有20余种,大豆加工转化量超过产量。
大豆变金豆,群众增收入。10年间,海伦市大豆加工能力1000万公斤以上企业从2家增至9家,大豆产业总产值从5.6亿元增至20.07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4倍和2.7倍。
“目前,全市种植大豆280.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一半以上,比去年增长16.3%。”海伦市委书记侯绍波表示,将持续提升大豆种子研发技术水平,在全产业链开发上集中发力,促进大豆这项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 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