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地膜露头栽培、土壤处理、喷沟等技术,不仅掌握了许多新知识,也理清了今后的中药材种植思路。今年我计划种植15亩黄芪,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是问题,不愁日子过不好。”听了农技专家人才的讲解,53岁的甘肃省陇西县福星镇高塄村村民权树林信心满满地说。
中医药产业是陇西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两年来,陇西县坚持“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产业人才集聚、高端平台建设、人才生态优化“三项行动”,着力打造“亿元级企业、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链”,为加快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资料图】
瞄准“全链条”育才铸才
人才与产业“互融共促”
近年来,陇西县锚定“中国药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定位,创新培育载体,统筹各类资源,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对接的方式,培育了一大批能够胜任中药材育种、标准化种植、贮藏、加工、营销、研发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中医药全产业链骨干人才队伍。
“地膜露头栽培技术,覆盖地膜是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亩增产要比露地种植的高30%……”记者来到陇西县福星镇裴家湾村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科技成果转化园时,该县“双百四联”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小分队副队长、推广研究员管青霞正在为基地的农户悉心讲解中药材种植技术。在他的身旁,10名农业技术人才正忙着查看苗情、开展技术培训。
派遣专家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抓培训、送技术,只是陇西县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陇西县突出产业导向,建立了首阳中药材特色小镇、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等4个中医药产业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分期举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加工、仓储、营销、检测技术,中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培训班,已先后培训中医药产业人才2.7万多人次。
同时,该县依托定西中医药科技中专开办中药材栽培、检验等专业,培养输送一线技术工人;连续举办3届中医药产业人才技能大赛,发现了一批优秀的中药材种植、炮制、检测等方面的人才。
该县还积极畅通人才成长空间,并加大向中医药产业人才倾斜力度,目前全县中医药产业领域人才数量占到全县人才总量的16.6%,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行业领域人才的6.4%,助推全县中医药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1.9%,主产区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
突出“高精尖”引才聚才
人才与产业“合作共赢”
针对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研发中的人才缺口,陇西县采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急需人才定向培养+技能人才遴选储备”的模式,多渠道广泛吸纳集聚中医药领域的高端人才。
陇西县出台《陇西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原则,鼓励和吸引中医药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来陇创业和服务,先后引进国内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24家,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4名、专业技术人才319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组建了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陇西药圃园等4个中医药产业专家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137名。
“我们企业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一方面得益于陇西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帮助我们搭建了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闫韬说。
据介绍,陇西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作用,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结合起来,先后支持县内一方制药等8家中医药龙头企业与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兰州大学等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47名省内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来陇培训中医药管理及相关从业人员700多名。
立足“产学研”用才扶才
人才和产业“同频共振”
“引才”是前提,“用才”是关键,“扶才”是核心。陇西县突出资源优化,高水平提升产业平台效能,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不断激发中医药产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我们大力实施人才扶持计划,每年从有关企事业单位择优选拔中医药产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先后支持7名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药都人才’培养开发等省级人才重点项目2个,共落实省市项目资金120万元。”陇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陇西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县领导联系中医药产业人才制度,定期对全县中医药产业人才进行调查统计,建立中医药产业人才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组织引导500多名中医药产业人才,构建了中医药产业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同时,实施“才智引领药都建设”行动,定期表彰、命名全县中医药产业“十大创新创业人才”和“五大招才引智企业”,加大人才奖励扶持,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7家,并成立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陇西县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研发,提高了人才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