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再送死鱼烂菜,卸了它!
用死鱼冒充活鱼,
缺货了,
就翻翻烂菜筐,
找点品相好的补充上;
过期了?
没关系,
换个标签重新包装上……
一些生鲜电商就是这样提供食材的。
不“生”不“鲜”是一方面,
在安全、卫生上,也够随意。
所谓的消毒,
就是拿喷壶对着货架喷两下,
效果咋样不重要,
关键是要录下视频,
证明消毒了。
所谓的测量体温,
就是“填填表”……
亲,我退货还不行吗?
昔日喧闹的菜市场被搬到了线上,
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的运作,
很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不用再学习那些砍价攻略、还价暗语;
不用下班后匆匆赶去,
却只能买别人白天挑剩下的;
缺斤少两了,也会补差价;
我们享受这样的便利,
更希望买到的是真正对路的东西。
比起送货速度、服务态度,
安全、新鲜、高质才是最核心的诉求。
在视频里明明活蹦乱跳,
到手咋是死鱼?
这与线上选菜的短板有关。
通过平台上的宣传图文、视频进行甄选,
接近于“盲选”,
大家自然明白现实的骨感,
谁还不晓得美颜的厉害,
谁还不懂“图片仅供参考,
实物或有出入”的内涵,
谁还不了解好评的由来。
但大家仍然对平台的诚意抱有一定信心,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这可是互联网啊,
一次口碑危机,
很可能就是一次相当沉重的打击,
好还是不好,
人们完全可以用手指头投票。
却真有人敢铤而走险。
安全和品质是生鲜行业的生命线,
上嘴唇碰下嘴唇,
说起来容易,
咋一行动,
就要自我了断呢?
不规范、恶心人的行为
多是由具体员工操作完成,
每次曝光,
涉事员工必然也会受到惩处,
员工之所以这么做,
除了个人素质的问题,
有没有别的原因?
比如,
企业是否设置了过低的损耗率?
不考虑实际情况,
把降低成本的压力强行丢给基层?
哪个打工人身上不背着指标,
在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下,
员工只能把良心摆在一旁。
不让消费者吃死鱼烂菜,
他们就得喝西北风。
面对激烈竞争下的生存压力,
控制成本、降低损耗,
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具体怎么做,
则考验着企业的能力、见识和良心。
心存侥幸而不解决问题,
早晚要爆雷。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好先生,
在屡屡经受打击后依然能容忍。
老百姓的口碑——
哪一家菜好,
哪一家服务好,
哪一家足金足两,
都是长期积累而成的。
信任从来都是建立起来艰难,
毁掉却很容易。
对生鲜电商行业来说,
从产地到餐桌,
每一个环节,
“每一公里”都是考验。
平台想要生存发展,
要明白自己的命之所系,
在安全、品质上守住底线,
在机制规则上,
形成科学高效的运作,
不断优化调整,
让员工树立起食品安全意识,
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赛道上足够拥挤,
跑出什么成绩,
全在自己。
壬寅年 二月廿二
2022-03-24
关键词: 生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