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盲盒第一股”破发!出彩妆,试水主题乐园…Molly还能笑多久?
“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跌破发行价。
1月28日,泡泡玛特开盘后持续走跌,截至收盘跌超6%,报37.70港元/股,已跌破发行价38.5港元/股,创上市以来收盘新低。
近一年市值蒸发近千亿港元
创始人身价仍可比肩蔚来李斌
2020年12月1日,泡泡玛特宣布正式开启公开招股;12月11日于港交所挂牌,开盘涨100%报77.1港元/股,总市值达1065亿港元。王宁、杨涛夫妇作为当时持股49.8%的大股东,身价超过500亿元。
2021年2月17日,上市仅2个月的泡泡玛特,股价盘中触及107.34港元/股的历史高点,总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但在触及历史高点后,泡泡玛特股价一路回调。
2022年1月28日,泡泡玛特以37.70港元/股收盘,总市值528.53亿港元,将近一年的时间市值蒸发约976亿港元。
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截至目前,泡泡玛特的“85后”创始人王宁、杨涛夫妇身价为32亿美元,仍可比肩蔚来创始人李斌。
营销方式遇瓶颈
跨界试水主题乐园
据经济日报1月26日消息,泡泡玛特与北京朝阳公园近日达成合作协议,合作双方为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朝阳公园将授权泡泡玛特使用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及其周边街道、森林。这意味着泡泡玛特将借助朝阳公园,为自己的主题乐园进行小规模试水。
这是泡泡玛特2021年成立乐园管理有限公司后,针对主题乐园的新动作。
作为“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2021年上半年交出一份漂亮财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收益17.73亿元,同比增加116.8%;毛利为11.17亿元,同比增加109.4%;公司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59亿元,同比增加153.8%。
但在2021年下半年,泡泡玛特的市值一度腰斩。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泡泡玛特跨界主题公园的背后既有积极开拓新市场的主动求变,也有因主营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后而产生的焦虑。
泡泡玛特进军主题乐园,是其多元化跨界发展的一次尝试。之所以要跨界,在于其原有的营销方式遭遇瓶颈。一是销售瓶颈。从该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看,销售成本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营收增速,且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二是盲盒模式引发关注,监管压力上升。一些城市已开始对盲盒营销行为加以规范,这意味着原来泡泡玛特与相关品牌合作的赚钱模式将遭遇越来越大的压力。三是IP存在老化弱化现象。泡泡玛特在当红花旦Molly销量逐年走低,新IP又后继乏力的现状下,竞争者越来越多,其原有的商业模式难以高枕无忧。
此前泡泡玛特曾推出相关彩妆产品。
疫情影响门店扩张及恢复
高盛下调收入预期
1月27日,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泡泡玛特“买入”评级,下调2021-26财年净收入预测3%-8%,主要是考虑到疫情影响,对下半年下调的预期,以及门市扩展和恢复较慢,目标价由94港元下调13.8%至81港元。
报告表示,重新审视对泡泡玛特预测,以考虑2021年商店增加更快的步伐,但鉴于疫情形势不稳,线下表现较为疲软;预计公司在去年下半年销售额同比增加60%,比第三季增长75%-80%,线下/线上/机器人商店/批发销售增长33%/104%/10%/84%。展望未来,预计线下扩张和单店销售复苏放缓,但通过大量的在线销售,泡泡玛特的韧力、灵活性和盈利能力。此外仍然喜欢泡泡玛特强大的IP采购和最近几个月推出的新产品,证明具有吸引力的商业化能力。
高盛预计,到2021年底泡泡玛特总店数将达到311家,意味全年净增加120家门店。根据管理层的说法,新增门店中有20家门店,从2022年开始推进,分别在一线新增38家门店,新一线城市新增60家门店;其余在二三线城市。
监管力度加大
业内人士:必然趋势
近日,肯德基与泡泡玛特联合推出“DIMOO联名款盲盒套餐”被指造成食品过度消费,引发相关部门的关注。
2022年1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及对盲盒监管。上海将制定实施《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等一系列指导性规则,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运行规范。
2022年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中指出近些年来盲盒经济因其“中奖”的未知性,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中消协在报告中建议“加强立法规制,划定盲盒经营红线,对于低龄儿童、特殊商品、特殊领域禁止盲盒营销。”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两年盲盒市场野蛮生长,可以预见监管加强是必然趋势。爆款产品会在短时间内带来销量的快速增长,但如果不能持续推出新的系列产品,玩家可能会逐渐失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