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碳市场的2022:CCER年内有望重启,有色、建材率先进入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
近日,标普全球普氏分析公司(标普全球普氏)发布报告,对2022年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做出点评与预测。
根据多名业内人士的介绍,继电力行业之后,建筑材料和有色金属或将在年内被纳入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计划,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也将重启。
标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随着全国碳市场进入扩张和能力建设阶段,各交易所亟待开发新的碳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中国碳排放交易计划中排放上限和减排目标尚未清晰,在各方压力下如何应对挑战,将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还有待观察。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国内超过两千家电力企业率先纳入碳市场。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2021年首个履约年份履约率较高,整体碳配额盈余较为宽松,中国的碳价也明显低于欧洲市场。
根据其他地区经验来看,碳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较长过程。相较于发达欧美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更短,达成气候目标的要求也更紧迫。中国可能没有欧洲那么充裕的时间,来发展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
到2022年,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将进入扩张和能力建设阶段。标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这意味着碳市场将扩大排放交易机制的范围,覆盖更多行业,同时发展各省、企业和交易所的碳交易基础设施和能力。
对于中国大部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碳定价,以及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碳市场完善衡量和实施机制来说,发展路径的确立将十分重要。
除此以外,既要平衡政府层面从上到下的政策制定,又要创建一个流动性的碳市场和价格发现机制,同时还要在省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复杂结构中统领全局,都将成为中国碳市场发展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根据生态环境部此前规划,到2025年之前,除了电力行业之外,钢铁、化工、航空、建材、造纸等8个行业都将纳入碳市场。其中,有色、建材、炼化行业将率先纳入碳排放市场。
2021年12月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SEEE)董事长赖晓明在2021年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计划在2022年将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计划;2021年11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杲表示,炼油和石化行业可能在2022年至2023年之间被注册。
《财经》杂志此前撰文指出,从长远角度来看,全国碳市场建设还需要填补诸多政策空白,并提高信息公开披露的力度。而碳市场的建设并不是孤立的,还要考虑到连通用能权市场、绿电交易、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等其他双碳政策,共同推进减碳进程。
标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中国自愿碳信用的重新启动,以及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和SEEE等交易所开发的新的碳产品,将是2022年值得关注的重要进展。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国家正积极筹备重新启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的备案和减排量的签发,全国CCER市场有望在2022年重启。
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也将进一步提升碳交易市场的活力和交易水平。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机构投资者进入碳市场的进程还在操作当中,机构的态度是越快越好。
(作者:彭强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