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质、降本、增效,中国有了数字时代新工人
数据融合是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实质性利润提升的关键。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演进,以东方希望、中国一汽、普天铁心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
“在早期的数字化转型中,我们也和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一样面临着很多问题,因为传统的制造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集团型的公司需要跨地域、组织的协同办公。一般企业或者制造业遇到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是,搭建一些单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比如做一系列的数字化项目,但本质上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这些项目越用越久之后,还会引发数据联动和数据流通的新问题,而且这些项目迭代升级起来,会对业务链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东方希望产品总经理侯琦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有的数字化转型要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自2016年开始,集团初步做了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也明确制定了每年必须要实现的关键指标。
现在,有数字时代新工人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从“人找机器”到“机器找人”
数字化最明显的益处在于,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沟通效率,钉钉就是数字时代的新工人,在不同的公司里呈现不同面貌。
从柔性生产、设备管理、智能仓储,到供应链协同,数据是驱动智能制造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推动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对于大型制造企业而言,业务系统林立造成的“信息烟囱”,让数据难以在流动中产生价值;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而言,缺乏开箱即用的方案,让企业难以实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数据。
这位“新工人”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们要实现的是设备实时在线,通过传感器和云端能力,现场人员和公司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环境各个环节的指标状态。在某一个生产过程中,指标出现异常不能及时处理,会给企业带来上亿的经济损失,这对于传统制造业尤为明显。所以,我们搭建了标准的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在钉钉上面,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环境,不同的色带代表不同紧急程度的预警信息。”侯琦琦表示,当出现异常时,系统自动推送钉钉消息,甚至会自动打电话通知到对应的负责人,确保能够实时处理,处理后能够留下对应的维修记录,做到生产可追溯。
对于数字化的优势,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启明信息”,中国一汽控股的子公司)智慧办公应用部总经理田超也感触颇深。
“大型企业经过多年的系统建设,会有很多系统。一汽通过统一用户、统一认证,实现了12万余人通过一个系统入口访问、办理所有的业务审批。以前不同的业务需要进入不同业务系统进行审批,但现在全集团建立统一的待办中心,把所有业务系统的审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待办中心来进行,不用再进入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去办理业务,效率是指数级的提升。”田超表示,全集团待办中心的流程有1400多个,现在能够统一在待办中心实现流程审批。
早在2000年前后,一汽就开发过OA系统,那个时候基本是公告、新闻、简单的邮件为主;2008年的时候开发了综合业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集团总部与下属分子公司的协同,如总部发公文,分子公司收文,任务的上传下达等等;2015年由启明公司自研了企业协同平台,通过统一门户平台把一汽所有的业务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应用。2019年,一汽集团和阿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启明信息运用整个钉钉协同办公平台能力、应用开发平台的能力,实现企业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打造了目前集团在用的一汽Easy平台。
数字时代的协同
除了提高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沟通的效率,数字化的本质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制造业的订单式生产,导致每一道工序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过去,制作工序全靠经验,而铁心产品最大的技术难度,在于降低能耗,能耗越低的产品价格越高,而不同能耗之间的度量需要精确到0.01。”普天铁心副总经理吴娓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保证每一道工序的精度,普天铁心给整条产线接入在线监测,开发了一套“智能协同”应用,接入钉钉,把铁心生产的三大重要环节都在线化,让员工可以在手机上就看到每一道工序的生产状态,出现任何异常,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操作,终止下一道程序。产线流程的在线检测,让良品率提升了8%。
普天铁心是一家专注制造、研发与销售电力变压器铁心及取向电工钢的企业,2021年40%产量出口,中老铁路上高铁变压器的铁心就来自于无锡普天铁心的产品。普天铁心一期工厂人均年产值400万,二期智能化工厂人均年产值达到800万。人均年产值的翻倍主要得益于,公司二期工厂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后,订单交付周期由8天缩短到4天;通过生产数据的在线检测,降低了操作损耗报废率25%。
对于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短期是看不到的,信息化的投入要基于一把手的决策。未来三期工厂建设会把供应商的工厂自动化和信息化做一个融合,目前规划投资约6亿元。”吴娓娓认为,无论设备有多智能化,仍然需要人,设备只是人的生产工具,连接设备和人,能更好让工具为人的创新服务;未来工厂的工人也都是需要懂数字化,会用自动化设备的数字时代新工人。
不止企业层面,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努力。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