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玺撼
昨天13时,尽管室外依然寒意袭人,但每一位从济坤路入口进入世博文化公园的市民游客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向全城人民送来一份生态大礼——历经4年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北区)率先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漫步园中,时不时传来的赞叹声和叫好声,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对每一位为这项民生大手笔付出智慧和汗水的人们最好的褒奖。
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这座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心公园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完美演绎。
期盼
昨天中午,济坤路上即将撤走的临时围挡前,已经有数十位迫不及待的市民游客翘首以盼,每过一小会儿,他们就要向工作人员再确认一遍正式开园的时间。
家住沈杜公路的戴培良夫妇一早就甜蜜地携手出门,乘坐地铁8号线换13号线,从世博大道站4号口出来,一眼就看到世博文化公园的标识。“太激动了,一直盼望这座公园开放。”戴培良说,夫妻两人结伴逛了许多上海的公园,听说世博文化公园将是上海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杰作”,他俩的“胃口”被吊得十足。
同样一早就兴奋地往世博文化公园赶的,还有家住宝山区的殷先生,他对11年前的世博会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个游客中转站叫‘亩中山水’,里面有山有水,也是很有特色的园林。”他动身前专门做了“功课”:“我知道这次新造了一个申园,我觉得是对世博会园林的一种致敬。”
赞叹
时间到了13时,临时围挡从此告别历史舞台,世博文化公园作为开放程度极高的公园,市民游客以后可以从四面八方的多个入口进入公园北区。
时光印记大道和申园是市民游客最流连忘返的两个景点。
当人们站在时光印记大道上,凝望着远处四座上海世博会保留至今的场馆,便会有种顿悟:原来,公园也是传承和展现城市文脉的载体。步入这座花园,率先映入眼帘的是184米(象征世博会184天)的“序章”。象征上钢三厂的前身和兴钢铁厂首次自制成功的28吨薄板机架的28根钢铁树干、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2001年生产的第一卷冷轧钢板制成的“时光卷轴”,无不彰显上海深厚的钢铁工业底蕴。
如果说工业遗存和世博会遗产勾连起人们关于近现代的记忆,那么本次北区开放的最大亮点——采用传统尺寸、传统工艺营造出来的申园,则承载着唤醒上海江南古典园林底蕴的使命。
园中八景,个个意韵深远,它们分别是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松石泉流、曲韵天香、秋江落照、烟雨蓬莱、荷风鱼乐。
以“烟雨蓬莱”为例,丹枫湖上有三个小岛:“蓬莱”“瀛洲”“方丈”,这是对传统中式园林“一池三山”经典布局的传承。烟雨楼则是苏州、杭州两家设计团队风格的有机融合:“骨架”有杭州园林的简约之风,雕花等局部细节则充分体现了苏州匠人的精致。
挑战
今天就进入新的一年,新开放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将迎来更大客流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北区开放后预计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为5.6万人次;申园每日预约人数暂定为8000人次,预计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为2100人次。
一旦公园及两个需预约的场所达到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引导游客走单向路线、暂时关闭当天相关预约通道、封闭局部区域等方式进行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