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30块,网约车司机早上5点寒风中排队充电,冬季开“电动爹”真难赚
杨德霖
来源: 时代财经
“波峰期电价太贵,凌晨早起充电便宜。”某滴滴车主向时代财经表示。
进入冬季,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又来了。
近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北京顺义牛栏镇幼儿园附近的公共充电桩,由于停车免费,加上夜里11点到早晨7点每度电比波峰时便宜6毛钱左右,成为附近新能源车主争抢的对象,甚至出现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桩情况。
12月30日,时代财经实地走访了北京朝阳区多个小区、商场公共充电场所发现,在冬季续航“缩水”、充电更为频繁背后,价格便宜又免收停车费的充电场所,确实“一桩难求”。
“我这车每次充电要1个多小时,每天要充2次,早上1度电1.07元,中午高峰期充电1度电差不多要1.7元左右,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挑凌晨下班或者早上去充电,能省30来块钱,但运气不好碰到便宜桩有人充,就得等1个多小时。如果想抢到便宜桩,早上顺利出车,要不然就是凌晨充满回去,要不然就得早起。”12月30日,一名开新能源车的滴滴司机李强(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
不过,与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相比,一般私家车车主若不出远门冬季“续航焦虑”并不高。多名北京“上班族”对时代财经称,相比省钱,他们更偏向选择离家近、离公司近的充电站,而这些充电场所因费用较高或需要停车费,充电桩利用率有时并不高,不存在“抢桩”现象。“我家附近的充电桩够用,甚至还很空。”
“一桩难求”与省钱有关?
据悉,由于冬季气温降低,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活性下降,电池容量受到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会出现大幅衰减的情况,因此车主们也不得不加大充电频次,保证出行。但若费用太高还要加收停车费,那对跑运营的车主而言,成本挑战就不小了。为了省钱,不少车主在抢“便宜桩”上各显神通,有人甚至深夜、凌晨时分冒着寒风、大雪出外“找桩”充电。
据前述滴滴司机李强对时代财经称,跑运营的很多车主都和他一样,为了省充电费都会早起或者凌晨去充电,“我们开车是养家糊口的,肯定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一般每天最少要充2次,一个月能便宜1000来块,挺值的。而且像我这家附近有便宜的充电桩还好,有些家附近没有充电桩的,他们为了早上出车,还有5点多就去抢便宜充点桩。”
“其实像北京充电桩的建设开始得很早,许多地方的充电桩都没有利用起来,充电难的问题可能更多与波峰电价有关。”12月31日,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称。
据了解,目前北京地区的电价会根据用电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价格。其中凌晨11点到早上7点为电价的波谷期,而早上10点到下午3点、下午6点到晚上9点则是电价波峰期。不仅如此,充电桩的品牌、位置不一样,也会导致车主充电费用的差别。以北京朝阳区常营地区某星星充电桩为例,波谷期充1度点的费用是1.07元,波峰期为1.82元,其他时段为1.33元;而北京朝阳区北苑地区的某国家电网充电桩波谷期价格为1.24元,波峰期1.66元,其他时段1.45元。
而据时代财经12月30日分不同时段走访北京朝阳区多个小区、商场公共充电场所发现,若选择在充电较贵的波峰期充电,充电桩利用率并不高,不存在排队还抢不到桩的现象。
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的地下停车场,时代财经看到,该地下停车场配备了15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有2只“充电枪”,但下午2点时分,30只“充电枪”只有5辆车在充电,使用率不足两成。一位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主告诉时代财经,这个时段充电最贵,一度电2.07元,早上才1.08元,而且停车还要按每小时5元计费,所以现在来充电的车少,“如果我不着急,一般就晚上11点以后在家附近充电了。”
时代财经当日下午7时左右又走访了附近商圈的地面停车场,发现这一时段该地面停车场的充电桩的使用率超过60%,30支充电枪中有20只充电枪显示正在使用。据一位正在使用充电桩的出租车司机表示,“早上在这充1度电不到1元,10点多到下午3点就要1.3元,而且这地方不收停车费,所以充电的人特别多,遇到高峰期,有时候还得排队。而且像我这车,写着能跑300公里,但是现在冬天才150公里左右,每天就要充2次电,肯定能便宜一点是一点。”
值得关注的是,想要给车补能,除了找充电桩充电外,换电也是一种选择。但对于运营车主来说,相比于充电,换电虽然更快,但成本也更高。
12月30日,据北京某换电出租车司机赵海(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自己每天要换2块电池,有专门为出租车司机提供的换电站,虽然节省了充电时间,但是成本会比自己充电贵一些。“换的电池都不是满电的,电量不到95%,没有自己充的用得多。我现在基本上每公里0.35元,一天下来电费100多元吧。”
如何破解“充电焦虑”?
在业界看来,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存在一定夸大成分,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如何缓解车主焦虑,解决包括续航、充电成本、充电设施合理分布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78万辆;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99万辆。但据中国充电技术设施联盟统计,截止2021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今年1-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4万台。
除了需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铺设外,合理布局、选址,解决充电桩分布不均的问题也十分重要。
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来看,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充电桩的数量其实不少,但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整体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这说明城市的充电桩布局还不够科学合理。“像中午电价波峰期,在商场等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无人充电的情况。而早上、晚上电价波谷期,小区却出现抢桩现象。”他认为,未来在人流集中的大型商场、小区等地方多加设充电桩,但是定价这些还得多方协调,找出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另外,充电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同样困扰着许多新能源汽车车主。据悉,当前充电桩主要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两种类型。直流充电桩俗称“快充”,采用高电压、充电功率大、充电快,但成本高;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采用常规电压、充电功率小、充电慢,但是成本较低。
在业界看来,提高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是提高汽车充电速度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如何推进大功率高压快充技术,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长,同时统一接口,提高适配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此外,充电桩无法使用、燃油车占用车位等问题,也一定程度给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充电焦虑”。12月31日,时段财经在走访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场所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新能源充电车位上都贴有“充电专用车位,禁止停放”的标识,但是仍有部分燃油车在充电车位上停放。同时,时代财经还看到,部分充电桩的充电插头从充电桩上脱落、没法使用等情况。
有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称,目前除了充电桩的开发和布局速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提高充电桩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也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量化的细则与措施,或者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管理,鼓励服务商尽最大努力提供优质的运维服务。”
“当下,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匀、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给不少新能源车主带来充电焦虑。未来,通过不断的加快充电桩的合理布局,推行推进大功率高压快充技术,以及加强充电桩的运营服务、合理电价等,相信一定能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前述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