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帆
12月2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2021第二届CDI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共同发布了最新一期《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截至2020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68家,广泛分布于国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仅在2020年当年就有50家深圳企业以IPO方式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剔除2021年被责令退市等特殊状况的2家公司,《报告》对466家深圳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分析。
整体来看,在疫情的影响之下,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总资产合计3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5%;净资产合计6.84万亿元,同比增长20.16%;全年营业收入总规模6.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8%;净利润合计0.80万亿元,同比增长15.32%。
“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特征显著
截至2020年底,466家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6.33万亿元,同比增长33.74%。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68.04%。
从深圳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量(174 家)居首,其次是工业(106家)和消费(72家),三者合计占比达到75.21%。
腾讯控股、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3家超过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分别属于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合计市值占比达到44.03%。
在公布年报的466家深圳上市公司中,披露研发费用的企业有355家,占比76.18%。深圳上市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中,依然重视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2020年研发总投入合计1561.63亿元,同比增长18.35%,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高于2020 年深圳整体研发投入(1364亿元)。
2020 年,研发投入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主。其中,腾讯控股研发投入 389.72亿元,约占深圳全部上市公司四分之一,中兴通讯 147.97亿元位居第二,工业富联 100.38亿元名列第三,第四到第十分别是比亚迪、立讯精密、顺丰控股、比亚迪电子、中国广核、迅雷和欧菲光。
如果将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视作一个“经济体”,2020年其所创造的增加值达到1.85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深圳全市GDP的三分之二,比重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员工人数相当于深圳市职工人数的29.01%。
《报告》指出,深圳上市公司“经济体”是深圳高质量经营主体的杰出代表,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深圳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是推动深圳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未来将为深圳实现“双区”战略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
超半数深圳A股上市公司人均薪酬下降
2020年,在疫情考验之下,深圳的上市公司员工人数仍然保持了正向增长,总数达到354.61万人,同比增长6.03%,其中,中国平安、比亚迪、工业富联员工人数位居前三位,工业富联、中国平安等公司员工人数下降最多。
从薪酬总额来看,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薪酬总额6531.66亿元,同比增长13.75%。其中,中国平安、腾讯控股、招商银行薪酬总额位居前三位。
从税收贡献看,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合计税收贡献4853.14亿元,较上年小幅增长,中国平安、万科、招商银行位列前三位。
《报告》同时指出,2020 年超半数深圳A股上市公司人均薪酬下降、超三成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减少,其中不乏中国平安、工业富联等大型企业,反映出在大变局之下要求企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考验企业的发展韧性和核心竞争力。
部分行业A股上市公司薪酬情况
(数据来源:Wind;CDI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从人均薪酬来看,证券、银行分列前两位,分别达到70.25万元和55.82万元,员工人数分别为4.69万人和12.70万人。公用事业位居第三,人均薪酬达到39.28万元,员工人数 3.57万人。相比之下,房地产业人均薪酬并不突出,2020年仅为12.65万元,排名相对靠后。
部分行业在人均薪酬和员工人数的变化上出现“背离”,如房地产、银行、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软件与服务、商业与专业服务、零售、建材、贸易等行业出现了人均薪酬下降但员工人数增加的情形;而汽车、旅游、电信服务等行业则出现了人均薪酬上涨但员工人数减少的情形。保险和媒体两个行业出现了人均薪酬和员工人数的“双降”。
与京沪仍有差距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深圳是内地城市中上市公司分布最集中,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根据《报告》的统计,北京和上海2020年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610家和496家。
除数量差距之外,深圳与北京、上海的上市公司相比,竞争力又如何?
从核心指标来看,深圳上市公司在净资产收益率、研发营收比、人均净利润、人均研发投入方面领先京沪。
京沪深上市公司部分数据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CDI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从分行业市值的占比来看,北京的金融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最高(33.94%),其次为消费(22.43%);上海消费行业市值占比最高(34.48%),其次为金融(18.97%);深圳的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最高(44.66%),其次为金融(23.37%),消费则仅占8.57%。
《报告》认为,“双区”建设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核心战略之下深圳还确定了全球消费中心、商贸中心等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供给侧提高消费质量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这离不开深圳本地相关消费和商贸领域上市公司的发展。目前,深圳消费类、商贸类上市公司总体规模远小于北京和上海,缺乏领军上市公司,制约了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达成。
此外,2020年,深圳新上市大市值企业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深圳新上市企业中市值前三位分别为思摩尔国际(2952.30亿元)、明源云(775.30亿元)和稳健医疗(707.98亿元),北京新上市企业市值前三位分别是京东集团(9008.83亿元)、京东健康(4020.14亿元)和中金公司(3633.48亿元),上海新上市市值前三位分别是金龙鱼(5872.67亿元)、陆金所控股(2259.03亿元) 和中通快递(1626.87亿元)。
《报告》指出,2020年深圳IPO上市公司数量、融资规模和市值落后于京沪,这一落后不是缺少个别IPO明星企业造成的,而是全面性的落后,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2021年上半年。这一方面与深圳IPO企业所处价值链位置低于京、沪企业存在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与深圳在新一代互联网、芯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培育落后于北京和上海有关。
瓜分6666元现金红包!领取8%+理财券,每日限额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