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何德旭:未来中国金融科技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中国金融科技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方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从未来的趋势看,金融科技在中国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
12月4日,在《中国经济学人》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程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经济学人经济学国际前沿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如此表示。
记者注意到,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对此,何德旭认为,《规划》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金融科技能力和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和增强。
不过,何德旭还指出,《规划》提出的六大方面重点任务仍然值得关注,也需要继续推进:一是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二是强化金融科技的合理应用,要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赋能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要通过一些高科技的引入来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的供给,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优化融资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增强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五是强化金融科技的监管,主要是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六是要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方面的坚实基础。
谈及金融科技带来的现实变革时,何德旭表示,这主要可以归结为几方面:
第一方面是市场约束,由于移动互联或者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运行的时间和空间约束获得极大的缓释。
第二方面是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之下,原来高度个性化、专业化且空间巨大的市场,因为单个市场利润空间很小,所以金融机构一般不太愿意介入。但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这个市场就成为金融机构可以介入的一个重点领域,这样有助于通过降低单体的成本,也可以增加整体的收益。这方面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就是典型体现。
第三方面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有了新的科技,能够促进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所以金融机构能够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这有助于控制金融风险。”何德旭说。
第四方面是资产属性。何德旭解释说:“现在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数据成为一种核心的资产和新的生产要素,谁拥有更多数据,谁能够更好发掘数据的价值,就成为金融机构的实力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所以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基于数据,围绕数据,同时依靠数据,所以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这方面的变革非常显著。”
第五方面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高,这包括边际成本的递减、技术的外溢、金融运行模式流程重置、金融要素配置革新、金融市场的拓展和跨界,通过这些方面的运作可以更加高效地配置金融资源。
第六方面是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之下,金融业务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风险也更加复杂,监管也更加困难,这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