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锚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张懿
几乎是一转眼,以“上海之根”、人文底蕴厚重而闻名的松江区,已然在众多新产业、新赛道上风驰电掣:工业互联网,松江作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短短几年就集聚起超过200家代表性企业;人工智能(AI)方面,随着亚洲最大的AI超算枢纽落户,800多家企业在松江快速成长,形成生态优势;航空产业,松江引导中小企业与中国商飞对接,加快大飞机国产化;前沿的卫星互联网领域,松江最近也取得实质性突破——“G60星链”产业基地建设不久前正式启航,未来不仅将具备每年300颗卫星的产能,还将打造全球低轨卫星网,其中以“松江”命名的卫星已升空入轨。
统计显示,松江区在过去5年真正做到了转型换挡、大步跃升: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0.2%,今年1至9月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连续70个月正增长,总量从全市尾部冲到前列。在缺少大型央企、国企、科研院所的情况下,松江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紧紧依靠创新“第一动力”,聚焦实体经济、做强硬核科技,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产业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前行。
“加减之间”见证实体经济转型突破
地处上海西南的松江区,原本在全市经济中并不太显眼。“十二五”时期末,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等一批核心和先导指标来看,松江在不少方面位列各区尾部。松江区委、区政府意识到,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机遇转换思路,将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先进产能倾斜配置,以创新带动突破性增量。
这就是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加法”。
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松江首先花大代价支持头部企业发展。世界知名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在松江落户,随着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公司开始为空间不足而苦恼,一度考虑外迁。了解情况后,区里想方设法为企业在短期内协调落实了用地指标,连人才公寓都一并解决。此后几年,“库卡”的发展进一步提速,对松江的认可度也陡然上升。今年初,公司把销售总部搬到松江。
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松江发展实体经济的态度与行动赢得了产业界的信任,一大批百亿元级项目纷至沓来。“十三五”期间,松江区工业固投年均增速高达35%。目前,该区规上工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排名全市第二,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63.1%。值得一提的是,与“十三五”之初相比,制造业税收占比从35.9%上升到最高48.5%,房地产税收则从最高时占到近“半壁江山”降至20%左右。
事实上,不仅锚定实体经济做“加法”,松江区还努力做好结构调整的“减法”——五年来,共清退落后产能企业4100多家,拆违2100多万平方米,如此大手笔的“腾笼换鸟”,也促使资源进一步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乘法”背后生机勃勃的生态集群
通过“加法”拓展出的发展新空间,需要靠创新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松江区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释放创新乘数效应,通过创新“乘法”带动实体经济实现更大飞跃。“十三五”期间,松江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7倍,“专精特新”企业增长3.5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59%,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近0.5个百分点,提前5年实现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研发投入目标。
顶尖创新机构平台渐次落户,原创性重大创新成果不断产生——虽然并非传统的科技资源密集区,但松江区正扎扎实实地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自己的贡献。目前,包括G60脑智科创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上海低碳技术研究院等一流院所平台,腾讯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顶尖研发机构已在松江落地,顺势带动一批科研“帅才”进驻;在推动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的同时,松江区也大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支持他们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近两年,“松江创造”的重量级创新,从体细胞克隆猴、一类新药可利霉素,到新型航空涡桨发动机、系列先进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构成了高端产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支点。
瞄准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松江区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每年,该区都拿出20亿元资金,支持各类重大功能型项目与主体落户,同时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在“卡脖子”和颠覆性技术上投入。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性产业的引领下,“6+X”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或者填补国内空白的企业为“松江创造”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
求解创新的“乘法”,松江区并不只是关注头部企业,也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探索通过“头雁引领”延伸产业链创新链,从而实现协同效应。以航空业为例,为推动大飞机国产化,松江区积极帮助中小供应商与中国商飞对接。过去半年内,中国商飞的合格及潜在供应商扩容近30%。一家名为“科建高分子”的新材料企业,由于松江区的牵线搭桥,自3月以来与中国商飞面对面沟通近30次,完成了相关材料的立项与测试,较通常缩短用时近八成。而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类似的创新联合体也在不断成长,一个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呼之欲出。
以营商环境服务“除尽”创业路上难阻
亚洲最大的AI超算枢纽为什么会选择落户松江?投资方腾讯除了看好产业环境之外,更认可营商环境。这个总投资450亿元的巨型项目,得益于松江区整体优化营商服务,从签约到完成土地摘牌,前后仅历时58天。对腾讯来说,这意味着松江区的“店小二”们为它抢出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和机会。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服务,可以为企业“除尽”前进路上各种不必要的阻滞。这道“除法”题,松江区回答得也很出色。
连续四轮营商环境改革,松江区响应快、力度大,其间还两次代表上海和国家接受国际标准的营商环境测评检阅,不仅给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也形成了许多样本案例。在工程建设审批中,他们率先实施“一窗受理”“拿地即开工”“分期竣工验收提前投入使用”等举措,将快速审批的“特事”办成了管理的常态。通过推动各部门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企业办事可做到“只进一扇门、只见一部门”。面对企业跨域经营的需求,松江区积极延伸服务,打造“跨省通办”体系,可以在异地为上海企业办理设立登记等。
企业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门为之努力的。日常运营,松江区按“零距离”的要求,针对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主动靠前、积极化解,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得知某集成电路企业的外籍专家因种种原因遭遇个人银行卡无法办理、家属来华签证不便的情况时,区委书记牵头开会协调、组织部长全程跟踪,3个月内就为专家夫妇上门颁发了永居证。事后,专家表示,自己将带领团队扎根松江,加快研发进程,早日实现关键技术的量产。
直面当今经济领域的各种挑战,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最优解之一。通过“加减乘除”,松江区不仅留下了一个个“从0到1”“再从1到10、到100”的蝶变故事,更将各种发展要素聚合催化,进而凝聚起强大的战略势能与科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