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在位于北京知春路的量子芯座大厦,见到了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吴甘沙。5年多前,这位曾经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投身到科学家创业洪流中。而今,这家企业凭借独门绝技,破局商业化应用,在机场和厂区率先实现“真无人”驾驶。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驭势,就是驾驭趋势。”吴甘沙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做那个看清时势、驾驭时势而独步天下的人。他形象地把公司的未来定义为“一家AI驾驶员的劳务派遣公司”。
实现“真无人”驾驶
投运近700天,完成超10万公里运营,从局部运行到规模化运行……自2019年初开启无安全员运营后,香港机场靠自动驾驶技术运作的无人物流车就引起了世人瞩目。而这一场景技术的供给方,正是驭势科技。
2017年,这家全世界最大的物流机场受困于司机老龄化、用人成本高等,物流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香港机场把脱困的希望寄托在无人驾驶技术上,放眼全球寻找靠谱的合作伙伴。当年年底,驭势科技从几家竞标公司中脱颖而出。
“在很多关键节点上,我们是被倒逼着前进的。”吴甘沙表示,虽然机场内不是公共道路,不受《道路交通安全法》管辖,但业界对“去安全员”仍顾虑重重。香港机场的态度却异常坚决——做不到就终止!为实现“真无人”,实现零差错运行,他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此后两年,驭势科技研发出一套类似“AI安全员”的系统。经过安全性测试,2019年底在香港机场的无人物流车上小范围运营,2021年初实现批量化全线无人运行。从小试牛刀到商业化落地,这个项目让驭势科技一战成名。时至今日,这仍是世界唯一真正实现多场景、常态化运行的无人项目。
“我们早期做了不少示范项目,但因为没有规模,不可能商业化落地。”在吴甘沙眼中,自动驾驶是一个超长赛道,要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只有做出绝对安全、法规可行、出错成本低、可积累海量数据并能自我造血的场景,才能以最低成本拿到决赛入场券。
珠玉在前,其他的机场项目也接踵而至。“有三四家内地机场已经开始做可行性的测试运营,明后年应该会遍地开花。”吴甘沙告诉记者,驭势科技已首先在西部某机场实现了运营级别的应用;新机场也是他们正在探索的方向;在一些大型机场,他们正在从机坪货栈的无接触、少人化物流入手挖掘新需求。
此外,驭势科技正在环境封闭、半封闭的厂区有条不紊地推进“去安全员”无人驾驶常态化。合作伙伴中不乏知名企业,比如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今年2月份,驭势科技宣布携手巴斯夫打造智慧工厂。吴甘沙表示,让自动驾驶技术融入生产运营全流程,离不开客户的配合和协同创新,否则只能打个样,不可能跑通全流程。
正因为率先在机场和厂区实现“去安全员”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并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大规模商用,驭势科技在最近一年中连续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并迅速进阶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完成了“优等生”三级跳。
布局多场景应用
创业前,吴甘沙作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和英特尔首席工程师,领导了大数据技术战略长期规划;而今,驭势科技用5年时间实现了商业化探索。在看好人工智能新浪潮并投身其中的过程中,这位科学家正在被市场塑造成企业家。
他半开玩笑地说,“科学家擅长把钱变成想法,企业家则正好相反。真正成功转型的不多,我现在还差一半”。这一半差在哪儿?他认为是对市场的直觉。科学家是独行侠,擅长挺进无人区,挑战极限;企业家则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协同创新,同时,不断抬高下限,对错误零容忍。
谈到创业,吴甘沙常常把两个词挂在嘴边——一个是“以终为始”,就是先想象终局是什么,思考怎样去达成;另一个是“持经达变”,即找到不变的规律,以此应对万变,指引方向。“我们认为最终全球将存在数家致力于‘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我们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AI驾驶服务提供商’,做世界的‘AI驾驶员’。”
正因为早早意识到这场持久战不能长期靠风险投资买单,驭势科技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做商业化布局,在商用车场景中找到造血能力,并长期投入深耕乘用车技术。一路走来,乘用车和商用车这两条看似迥然不同的路线和谐共生,构成驭势科技双轮驱动的全场景技术。
闭门造车,容易夜郎自大。驭势科技的创业者们明白,只有不断被客户步步紧逼、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不断击打锤炼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成立3年后,“客户成功了,我们才算成功”成为公司又一条价值观。对他们来说,有真实需求、积极拥抱创新、又有足够耐心陪跑的就是好客户。
如今,驭势科技自主研发的通用自动驾驶技术U-Drive?智能驾驶平台,已拥有业界领先的自动驾驶算法、功能强大的云端智能驾驶大脑和全功能车规级智能驾驶控制器,针对机场、厂区物流、城市配送、无人公交和乘用车量产自动驾驶、RoboTaxi等细分市场搭建了定制化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其商用场景布局涵盖了汽车制造、危险化工、食品加工、农业养殖、重工制造、民航机场、产业园区等。2019年成功“去安全员”运营至今,“真无人”商业运营里程突破100万公里,“去安全员”商业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对后来者的竞争,吴甘沙坦言“不怕”。以香港机场为例,项目推进4年才看到第二波上量,机场客户不会冲动消费。对其他玩家来说,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很多,从头开始去做机场项目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聚焦最专业领域
对大多数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正确而艰难的道路。不少创业公司仍未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路径,陷入非标化、定制化困境。在人工智能中,自动驾驶却是一种讨巧的通用、可标准化的技术。就是这个巧劲让驭势科技吹响了自动驾驶商业化号角。
同样是自动驾驶公司,驭势科技与别家不同。其他公司以打造闭环场景为目标,尝试从头到尾的商业模式。驭势科技则是主动舍弃了上层的应用和运营,放过了下层的车辆制造,只专注于中间层——“AI驾驶员”。简而言之,就是不在任何一种场景中从鱼头吃到鱼尾,而是在很多种场景中做自己专业的那部分。
也许正因为把精力集中于一点,驭势科技成为业内极少数在自动驾驶全场景都有技术积累的公司。今年,驭势科技好消息不断:3月份参与的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开放面向武汉市民的RoboTaxi服务;6月份无人驾驶物流车在徐福记东莞生产基地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7月份在成都卷烟厂打造了烟草行业首个无人驾驶应用;9月份联合长城蚂蚁物流打造全球首款长城炮EV无人驾驶物流车……
项目进展顺利,资本也乐于加入。2021年初,这家拥有500多名员工、500多项国内外专利的公司,完成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战略注资。在最近一轮融资中,又获得上海国盛资本、中信证券投资等机构青睐。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能适应各种车型、场景的AI司机。这个司机可以‘一个顶仨’,听话、没有情绪、不会疲劳、不会生病。”吴甘沙也承认,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嵌入别人的车辆和业务流程中,以此积累海量数据,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努力。
对于未来,驭势科技有明确的规划。“从大平台出来创业,是希望能够给世界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吴甘沙言辞间满是雄心壮志,他用四句话总结了企业未来3年到5年的发展方向:一是做好聚焦,把区域物流业务做大;二是稳步加速扩张,有节奏地推进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计划;三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四是从今天的场景再进入第二曲线、第三曲线做场景扩张。
硬科技创新是场长跑,赛程往往长达十几年。对于创业路上的艰难,他们也有明确认知。“冷冰冰的现实提醒我们,要屏住一口真气10年到15年不散。”吴甘沙说,自动驾驶是典型的资金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大家在不同的赛道上并排前进,竞争才刚刚开始。“希望尽早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拐点。我们在不断逼近这个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