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讯,日前,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开启了维护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医用耗材产品的信息申报。这是既今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发布拟对种植体进行集采消息后的第二项相关文件,或预示着,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对齿科耗材的集采即将开展。
一般以为,耗材集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对医保局及患者来说,集采可打掉“暴利”,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对耗材生产企业来说,集采后,可减少销售及流通费用,并实现“以量换价”,甚至“国内市场的替代”。不过,在齿科领域,集采的这两点作用可能都将无法体现。
这是因为口腔行业的成本结构与其他医疗耗材有所不同。
“整个口腔行业最大的成本在于人工,基本上占到了45%甚至50%。耗材成本占比较低,以种植体为例,实际也就占到了20%左右,其中还包括加工费;如再扣除加工费,纯耗材成本但占比会更低一些。”一位负责口腔耗材采购的公司高管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具体比例会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以上海地区的成本比例来看,若患者种植牙的总治疗费用为1万元,则耗材的支出费用约为1500元。“即使集采后降价一半,耗材的费用降到700元,相比较于1万元的总治疗费,对患者来说,是很难有所感受的。”该人士称,因此,集采效果可能有限。
之所以人工成本最贵,是因为牙科医生稀缺,优秀的牙科医生则更稀缺。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数据,2019年口腔类别的执业医师数量是19.5万,其中副高、正高职称的占比10.4%,中级职称占比29.1%。对应到需求上,立鼎产业研究预计至2022年全国口腔科诊疗人次将达到1.86亿人次,缺口巨大。
从后期来看,即使种植牙业务因耗材集采而实现了“放量”,也需要大量的牙科医生来满足此部分增量需求。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种植体植入人体后使用时间较长,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种植体耗材仍以成熟的进口品牌为主,后者已经过了长时间的临床数据验证。
二级市场上,集采消息传出后,截至周五,口腔医疗板块整体微涨,通策医疗则自18日起跌幅8.30%。前述受访者认为,国内口腔行业刚刚完成市场教育,成长空间仍然很大,而民营口腔医院仍会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