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9日讯 科学评估涉农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全面掌握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今日,在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发布会上,《2021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重磅发布,该报告以中国上市涉农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构建了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涉农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对2020年中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涉农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科学评价。
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涉农企业正在努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总体来说,创新能力仍然偏低、规模偏小,缺乏科技领军企业。以2019年为基期,计算得到2020年350家上市涉农企业创新指数平均得分47.25(满分:100分),相比2019年(46.85)略有提升,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上市涉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为2.60%,而全行业平均为5.22%,上市涉农企业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为8.10%,而全行业平均为14.33%,上市涉农企业与全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农业科技创新版图,让涉农企业领军企业成为中国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的生力军,亟需突破机制障碍,培育涉农领军人才,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在种子、动植保、农机装备等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为此,报告提出四条具体建议:一是鼓励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培育科技领军头部企业;二是建议设立科技领军企业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一些创新成长型好的涉农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等上市;三是通过创新机制体制,构建企业“出榜”“评榜”+政府“发榜”+科研院校“揭榜”机制,建立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双向”人才流动机制,打破科企间资源整合障碍,拓展科企合作深度;四是持续优化涉农企业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种业领域,继续推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改革,完善中介机构对成果价值评估和利益分配的评价监督职能。
附录:《2021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评价结果
(1)上市涉农企业规模小,占上市企业比重不断下降。2015-2020年涉农企业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剔除ST企业)的数量从302家增加到350家,增长了15.9%。三大板块上市企业(剔除ST企业)从2744家增加到3698家,增长34.8%。涉农企业占上市企业的比重从11.0%下降到9.5%。上市涉农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平均单家涉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2.8亿元)是上市企业均值(137.75亿元)的52.85%,单家涉农企业研发投入金额(0.95亿元)和研发投入人员(300人)是上市企业均值(2.62亿元,592)的36.3%和50.68%。
(2)涉农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总体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缺乏科技领军企业。以2019年为基期,计算得到2020年350家上市涉农企业创新指数平均得分47.25,相比2019年(46.85)略有提升,但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上市涉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为2.60%,全行业平均为5.22%,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为8.10%,全行业平均为14.33%。前20强涉农企业创新能力得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之间差距较小(最高分75.34,最低分65.33),缺乏科技领军企业。
(3)涉农企业创新能力呈现“两升一降” 特征。一是创新投入能力有所提升。相比2019年,“创新投入能力”从46.97提高到47.80,提高1.8%,略有提升。2020年,上市涉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为2.60%,相比2019年(2.55%),增长0.05个百分点。涉农企业研发人员投入规模为300人,相比2019(283人),提高5.6%。此外,上市涉农企业研发经费平均规模为0.95亿元,相比2019年(0.97亿元),下降2.1%,2020年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平均8.10%,相比2019年(8.13%),下降0.03个百分点。二是涉农企业创新环境提升较快。相比2019年,“创新环境”从38.52增长到41.46,增长了7.6%。上市涉农企业 “政府补助金额/主营业务收入”(1.31%)、“企业所得税减免额/主营业务收入”(0.32%)及“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额/主营业务收入”(0.27%),相比2019年对应指标(1.06%、0.27%和10.17%),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为帮助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扶持和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创新产出能力下降。相比2019年, “创新产出能力”从51.23下降到49.57。其中,涉农企业专利产出的效率和质量均有所下降,“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数/千人研发人员平均”由2019年的48.98下降到2020年的29.63,“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申请数”由2019年的50.86%下降到2020年的43.45%。主营业务利润由2019年的7.11%下降到2020年的5.51%。
(4)兽用药品制造业和种业创新能力名列前茅。上市涉农企业包括10个子行业,行业布局以价值链中低端为主,食用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与制造类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种业、兽用药品制造等新兴领域企业上市合计13家,占比3.7%。农作物领域种业、农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其中种业创新能力(61.36)在整个涉农子行业中排名第二,农药制造业创新能力(57.46)排名第三,但上市数量少。畜牧业领域兽用药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最强,其中兽用药品制造业(61.59)创新能力在整个涉农子行业中排名第一,但种畜禽企业缺乏。其它子行业中药(55.00)排名第四,农业专用机械制造业(51.89)排名第五,饲料加工(50.08)排名第六,肥料制造业(47.18)排名第七,非食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44.76)、食用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与制造业(42.71)、农林牧渔及相关产品流通服务(34.44)排名第八、第九和第十。
(5)创业板上市涉农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强。2020年创业板上市涉农企业数量增加了10家,增长29.4%,但70%仍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工与制造为主,创新成长型涉农企业上市比例低。2020年,创业板上市涉农企业创新指数平均值(49.48)大于中小板(48.20),大于主板(46.29),与2019年(51.90)相比,创业板创新指数有所下降。
(6)中央国有和民营涉农企业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和第二,但提升空间仍然很大。2020年,上市涉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最高,达到60%(210家),其次为地方国有企业23%(80家)。中央国有企业的创新指数平均分最高(50.06),其次是民营企业(48.29),第三是外资企业(47.75)。中央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单家企业研发经费规模(1.58亿元)和研发人员规模(360人)在所有制属性中均排名第一,但与全行业企业平均水平(2.60亿元,592人)相比,均不具有优势,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