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董浩 傅柳青 见习记者王雯
中午时分,随着调度员的一声令下,数十辆满载石材的货车,秩序井然地从浙江省丽水遂昌振鑫石材有限公司驶出。货物目的地是嘉兴市嘉善县。“我们签约了一份千万级别的订单,这也是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振鑫石材法定代表人黄可坦兴奋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叠叠切割好的花岗岩整齐地摆放在角落内,来回穿梭的叉车和人们忙碌的身影相互交织,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家曾经被要求整治的企业,在兼并重组不到一年时间内就斩获千万级别的订单呢?
曾经“低、小、乱”的石材加工企业
浙江省遂昌县石材行业起步于10多年前,位于遂昌县濂溪上游的云峰石材园区是石材行业聚集区,由于园区内企业规模小、生产不规范、排放不达标以及环保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造成过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粉尘飞扬,影响了周边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2019年6月,云峰石材园区环境污染问题被列为省委巡视组督查整改问题,园区也成为遂昌县近年来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
当时在园区内的鑫城石材、达亿石材、飞达石材3家企业,就属于“低、小、乱”石材企业。这些企业在遂昌县开展的首轮整治行动中,曾因生产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环保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要求停业整改。个别企业还因环保问题受到过行政处罚。
“按照当时企业的现状,我们凭借自身的资金和力量,很难完成环保达标验收整改的标准。即使是侥幸通过,也无法让企业行稳致远。”黄可坦回忆道,“不整改就没有发展,更没有出路。”
是改还是停?要改如何改?改的方向又是哪里?这些选择题摆在3家企业负责人的面前。当时,黄可坦等3人分头经营各自的企业,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合伙人。
做“减法”,推动企业兼并重组,19家变10家
2019年6月,遂昌县成立专项整治组,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明确主责单位、配合单位分工,系统性推进石材加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淘汰一批、提升一批、达标一批、复工一批”的总体思路,将园区内19家石材加工企业全部关停整改,并指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
在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帮扶指导下,企业负责人纷纷坐下来商讨企业发展方向。鑫城石材、达亿石材、飞达石材3家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兼并重组成一家企业,振鑫石材由此诞生。
同时,遂昌县通过“拆、治、关、转”组合拳,拆除一批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企业厂房。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服务,进企指导600多人(次),累计下发整改通知书74份。
据统计,遂昌县整治活动累计整改37个违建点位,拆除违建面积23149平方米;累计停业整改石材加工企业24家(次),兼并重组12家,淘汰两家。原有的19家石材加工企业已兼并重组淘汰至10家。
“原来的半封闭式厂房和不规范的操作流程给人感觉低人一等,这些落后的东西就应该趁着这次机会剔除掉。”遂昌恒泰石业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其负责人提到这件事情感触颇深,“停业整改对企业来说当然会有损失,但短暂的损失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逼一下’才能做得更好。”
做“加法”,升级环保处理设施,产值也大幅提升
重组后的遂昌振鑫石材通过改造提升,企业拥有了8间全封闭式的标准车间,配备了污水处理、降尘、除尘等环保处理设施,在车间内设置了雾化喷淋设施。一条条黑色的水管纵跨车间,分布在两旁的细管则均匀喷出水雾,起到很好的降尘作用。喷砂车间自带除尘设施,工人生产环境得以改善……
在企业A区北侧,新建成的日处理能力达30吨的污水处理池,配置了捞沙机,由专人负责定期投放标量净水剂,浑浊的源头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清水,用于循环利用。
2020年5月上旬,振鑫石材通过遂昌县多部门联合验收,实现顺利复工。
“企业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新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提到增设的环保设施,黄可坦如数家珍,“企业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我们现在有日处理能力达30吨的污水处理池,还专门配置了洒水车、压滤机和喷淋系统、粉尘收集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低小散”“脏乱差”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厂区地面硬化、污水分流实施、截留沟设置等整改措施均已完成。整洁有序、规范合理的全新面貌,让前来订货的客户赞不绝口。“连烟头都不好意思丢在地上。”振鑫石材一位合伙人告诉记者。
如今,振鑫石材不仅成为了规模以上的企业,而且产值已经突破4000万元,远远超过兼并重组前3家企业的年产值之和,预计今年产值或将达到7000万元。
“我们将继续加强帮扶与监管,以最严标准管控源头,做到联合执法、依法整治;以最实举措做好服务,加快跟进政府性公共配套设施,确保遂昌石材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