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现在的社会非常看重颜值,所谓“颜值即正义”“三观跟着五官跑”,并非只是调侃。基于“看脸世界”的逻辑,为了美,许多人不惜投入重金,甚至甘愿经受皮肉之苦。但需要提醒的是,美丽成为生意,就有人投机,布下“美丽陷阱”,所以一定要小心。
据央视报道,近年来,注射类微整形越来越普遍,其中一种名为“生长因子”的填充注射材料,号称只要将其注射到面部凹陷部位,就能促进该部位细胞生长,让原本“塌陷”的部位饱满起来。然而,医学专家指出,生长因子的确可以让细胞增殖、分化,可以加速伤口愈合,但一般都是外用,若注入人体,其发挥促生长的作用不可控,可能会导致面部畸形生长甚至毁容,因此,国家明令禁止口服及局部注射。现实中,因注射生长因子而毁容的案例已出现不少,应引起警惕。
在美容上使用违禁药物的情况并不罕见。近日,“网红”郭美美因销售含有禁药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糖”,被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6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据了解,因对人体有健康风险,2010年10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生产、销售和使用。不过,西布曲明的违法交易链并未彻底掐断,部分电商平台上仍可轻易买到添加西布曲明的减肥产品,郭美美便是众多违法交易者中的一员。事实上,除了西布曲明,市售的减肥保健品中也可能掺入其他具有减肥作用的药物成分,如芬氟拉明、氟西汀、呋塞米等药物。
怎样提高警惕,防范“美容陷阱”?当然是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美容科学知识,关注权威机构信息。如果渠道不正规,信息不权威,反倒更容易上当受骗。近日有媒体报道,医疗美容具有单次消费高、涉及专业知识复杂、风险大等特点,使得许多人在消费之前会通过网络研究“攻略”“评价”等来帮助自己决策。正是抓住消费者这种心理,一些医美机构大作“营销”文章,通过编造案例、虚假好评等手段进行拓客,提升业绩。有业内人士透露,医美行业搞营销都注重高信息量,而且都是走“有图有真相”的路子,只要花钱,好评和案例都可以从网上买到。在电商平台搜索“医美案例”,可以轻松找到多个商品,包括医美前后对比案例图、医美早安海报图、医美诊所室内环境图等多类素材。虚假案例唾手可得,也使得美容欺骗更为轻松。
除了虚构案例、刷好评,还有医美机构伪造各种证件证书,这种忽悠手段更具迷惑性。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现一款商标为“亮晶灵”的护眼贴产品,在网上好评如潮。该产品页面显示,“亮晶灵”护眼贴的生产厂家“河南爱视力药业有限公司”有“中国健康行业用户放心企业”“中国3·15诚信企业”“中国健康行业质量服务诚信无投诉企业”“中国知名品牌”等众多荣誉证书。在“河南爱视力药业有限公司”官网首页也同样有“中国3·15诚信企业”荣誉证书和奖牌。但有消费者反映,该护眼贴夸大功效,网上的一些好评也有“复制粘贴”的嫌疑。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核实这家公司所获证书和奖牌时,却查不到颁发机构“中国产品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的相关信息。
“美容陷阱”大都是有伪装的,一般消费者很难判断和防范。在这种情况下,还得靠权威机构发挥作用,替消费者把关。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办了一批医美市场不正当竞争案件,并于近日公布了其中的10件典型案例。这样做既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也让广大消费者接受了一次法治和医美专业知识教育。当然,消费者仍要不断加强学习,遇到违法行为,要及时投诉举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人们都懂法用法,不良商家就不敢乱来,各种“陷阱”也就少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