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技术的颠覆性变革中,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机遇,“智车之城”广州也迎来了机遇,但广州必须再接再厉,才不至于错失机会。
深入广州汽车产业,才发现这个5800多亿元的支柱产业,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有那么多让人想象不到的故事。
在“三大三小”的时代,从汽车产业界的“一介白丁”甚至是被认为“造不了汽车”,广州以敢想敢干的冲劲和闯劲,终于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的“汽车之城”,如今全国每10辆汽车中,大约就有一辆来自广州。
从招商看,地方政府喜欢的汽车项目是整车项目。作为产业的“牛鼻子”,一个整车项目可以带动大批上下游配套供应商企业落地,并且带来巨大的GDP拉动力。但从产业自身看,汽车的根基其实是在零部件企业,没有一批优秀零部件企业扎根本土的汽车产业,往往是虚浮而脆弱的。一开始就重视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广州,拥有500多家零部件企业、约20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支撑了广州汽车产业发展。
在当代信息化技术变革里,作为工业的集大成者,汽车工业也迎来了颠覆性的技术变革。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变革的速度如此之快。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趋势,正在颠覆过往的认知。
汽车不再是机械产品,日渐走向巨大的移动终端;曾被传统车企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不再是汽车的核心,取而代之是“电机、电控、电池”;机械工程师不再是汽车企业最当红的人才,排在人才队伍最前面的是软件信息技术人才……
新的赛道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机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和锂电池产业上,我国都有一定优势,不再像传统汽车产业一样,背负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差距包袱。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目标是到2025年渗透率达到20%,但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10%,在业界看来,提前达标已经不是大问题。
作为全国产量第一的“汽车之城”,广州在汽车产业的大变局中也抓到了先机,不仅拥有传统车企广汽集团锐意转型的广汽埃安,也有三大“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还有无人驾驶前沿技术领域的小马智行等企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州高枕无忧。一是广州的产量第一并没有“一骑绝尘”的绝对优势,后面还紧跟着多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二是广州汽车产业在技术变革中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多家企业负责人认为,广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聚集度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有不小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本身具有迭代非常快速的特性,如果广州不抓紧在这一块上强链补链,未来的短板将会被不断放大。
从城市经济发展来说,广州也面临着被后来者超越的挑战。在短期内没有新的支柱产业形成的情况下,如何集中、高效配置资源,尽快推动广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登上“万亿级”产业,是广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自身在全国地位的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