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新动能依然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为此,人民网推出“发现中国经济新动能”系列报道,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经济活力、知识能力、网络经济”五个维度,展现中国经济新动能的蓬勃生命力。
“兄弟姐妹们,别接触路边的路灯、带电建筑!以防万一。” “有手电筒的或者手机有电的,把灯光打开,让无人机能找到你们。”“惠济区文化路,瀚海北金、北三环附近,我们的救援队已到,有需要求救的请拨打电话。”……
2021年7月20日,河南暴雨如注,一份和时间赛跑的“救命文档”在网上刷屏,红色的求救信息,揪动人心,绿色的“已成功救援”内容,温暖人心。腾讯文档事后统计,这份由大学生发起的在线文件,24小时内被250多万人次访问、30万人次参与修改。
一场生命在线接力的背后,是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占比达到99.6%。
而在30多年前,中国网民数量是零。1987年9月14日,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主题是“跨越长城,走向世界”。
从零开始一直走向世界之巅的,还有中国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截至2021年4月,我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 94%,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过 1.2 亿户;2021年1至8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为1.68亿部,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我国已经建成的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G基建加快布局,物联网等建设深入推进,有力支撑了中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电子商务产业为例,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达到37.2万亿元,网上零售额11.76万亿元,全国网购替代率达到81.0%。
时钟拨回到20多年前,一场名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活动在1999年9月3日开启。在物流不发达、电商产业不成熟的背景下,一位18岁的测试者在忍受了25个小时的饥饿后,通过门缝向工作人员递出“投降”纸条。
时至今天,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各地方与各行业,成为民生、经济领域的标配。在西藏,现代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移动支付早已稀松平常,直播带货已成新时尚;信息高速公路通达高山大川,自治区全部建制村(居)通光纤比例、4G网络通达率均达99%。在山东,乙肝患者通过医联远程问诊定期复查,实现了大部分治疗场景都在院外。
受疫情影响,网络经济在最近一两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除大互联网企业广泛受益之外,线下企业纷纷“触网”开拓线上业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快速发展。
直播带货、在线办公、无接触配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源源不断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互联网新业态催生了“直播销售员”“电子竞技员”“易货师”等新职业,深得年轻人青睐,为网络经济注入活力。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35.3%,其中,网络经济指数比上年增长54.8%,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81.7%。
互联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从增速看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居全球第一。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8.6%。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而且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数字时代,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成长必将不断演绎出新的成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