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
“3”是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6”是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
到2025年,上海要建设20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打造300个AI+制造业示范性应用场景,建设25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完成 1000+工业场景的APP化,带动20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左右。
9月9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确定未来五年上海制造业的发展重点目标、主要方向和任务举措。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的关键阶段。上海将持续发力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全力抓好规划的落实落地,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
《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了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10项重点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化”,即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规划》明确,上海要强化项目投资牵引,建设100个以上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到8500亿元左右。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认为,《规划》的一大亮点和重点是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3”是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6”是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规划》明确,要集合精锐力量,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上海方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三大先导产业力争在2019年“上海方案”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倍增。
六大重点产业中,汽车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迈上新台阶,上海将积极发挥新能源汽车产能、人才、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说,最近财政部等已批复将上海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上海将尽快印发《关于本市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规划》的另一大亮点是明确了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其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要建设20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打造300个AI+制造业示范性应用场景,建设25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完成1000+工业场景的APP化,带动20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吴清表示,制造业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主线之一。当前,上海正立足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为关键抓手,赋予“上海制造”新内涵。包括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加快构建全要素生态。
“当前上海正在推动数据综合立法,筹建数据交易所,打造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推动工业算法、工业软件创新发展,促进数据赋能制造业。”吴清说。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聚焦“3+6”产业体系,由“点”及“链”及“圈”,实施制造新模式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壮大新产业。其中,在“点”上,促进企业数字化增效;在“链”上,促进“双链”数字化增智;在“圈”上,促进平台生态数字化增能。
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建设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也将是未来上海制造业发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做强世界级领军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和政策,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领军企业,力争新增1—2家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
同时,上海要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基础领域和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