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震
一直以来,群众对一些地方空气异味投诉不断。特别是在秋冬季、低气压、风力较小等不利气象条件下,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并在低空处聚集,异味更为强烈,老百姓投诉也更为集中。但环境监测机构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发现,结果却显示达标。
此类达标扰民问题是近年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期间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树立环保为民的管理理念。环境监管不能止于企业合法生产、达标排放,就满足了环境监管要求的做法。新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环境治理的目标就是要让群众满意。达标不是最终目的,不扰民、让居民满意才是根本目标。因此,对于达标扰民问题,应纳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清单,治标治本双管齐下,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改变单纯依赖监测仪器的状况。监测仪器一般只能精确检测、分析某些单一成分气体的浓度,对于复合气味却无能为力,这时就需要专业的嗅辨师来作出判断。呼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就要培养并发挥专业嗅辨师的作用,守护环境安全。近年来,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在环境监测机构中精选159名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的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成为持证上岗的恶臭嗅辨师。这些经过严格培训的嗅辨师,通过人体嗅觉器官对臭味气体进行分辨,进而进行排查溯源,精准辨识各类污染来源,提高了恶臭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进对达标扰民产生机理和防范措施的科学研究。企业达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单一存在时,可能并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当多种污染物进入同一空间后,会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物。这就要对异味产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弄清污染物二次物理、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精准溯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推动企业对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解决好无组织排放问题。与时俱进修订现行环境标准,填补现行环境标准空白。
促进公众与企业的互信。相关部门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组织企业和居民代表参与的圆桌会议,以调解的方式推动协商,引导各方用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现实问题,尝试用生态补偿的办法缓和矛盾,在群众诉求和企业治理能力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同时,邀请居民一起到现场核实、查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增进公众与企业的互信,增强群众对污染治理效果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