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硕佳 张鹏 张文静
针对部分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设施运维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关于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完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日常运维管理,认真落实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等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医疗机构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医疗污水收集处理方面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在防疫工作常态化形势下,应加快补齐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守住各类疫病通过污水扩散的关键防线。
医疗污水处理何以如此重要?
1984年,英国公共卫生之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其发表的《关于英国劳动卫生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清洁水供应不足、污水肆意排放是造成疾病扩散的重要因素。与一般污水相比,医疗污水的生物性污染来源更复杂,传播风险更甚。我国专家学者取样检测收治新冠病人的定点医院病区污水,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阳性。因此,医疗污水不经有效处理可能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更威胁人体健康及公共安全。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硬件”建设仍有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分别针对医疗机构和基层环境监管部门两个不同对象群体,设计了差别化的线上调查问卷,开展“云调研”,共收回问卷3000余份。其中,医疗机构的问卷反馈结果折射出我国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部分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艺不完备,难以达标排放,有的甚至未按要求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仅消毒后就排入市政管网;消毒剂投加设备能够保证一用一备的医疗机构占比还比较低。
另外,从疫情初期开始,生态环境部就组织环境规划院等技术单位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视频连线机制,开展“云帮扶”,累计连线20多个省份的500多家定点医院。视频连线中发现,有的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站是非典时期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理设施,经多年使用,设备老化破损严重,污水很难达标排放。有的医疗机构没有备用的消毒剂投加设备,有的甚至采用人工方式投加消毒剂,不仅消毒效果难以保证,且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人员感染疾病的风险。
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软件”管理参差不齐
设施的规范运维是污水处理效果的保证,但视频连线过程中发现,有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曝气设备故障后未及时维修,导致生化池污泥活性差,难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有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出水自动监测设备长期未校准维护,在线监测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偏差;有的医疗机构将污泥直接在场站自然晾晒风干,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监测能力不足也是普遍问题,从“云调研”反馈结果来看,医疗机构按规定开展粪大肠菌群数、总余氯、COD、SS等主要指标自行监测的比例还不是很高。
设施的有效监管是规范运维的保证。疫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0〕52号),期间又3次组织业内专家面向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线上视频“云培训”,受众达2000多人次,帮助基层提升监管水平。在此基础上,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部门应尽快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推动实现医疗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的全链条监管。
问题导向,“建”“管”“帮”多手发力
在当前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时期,各地应及时开展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情况排查,掌握设施能力不足、运维管理不善等实际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建”“管”“帮”并重,推动系统整改。“建”,生态环境部门以达标排放监管为抓手,推动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应建尽建、优化工艺配置,补齐“硬件”短板;“管”,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政策文件宣贯,加深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理解掌握,提升“软件”水平;“帮”,生态环境部门与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强化部门协同,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发挥政策合力,加强帮扶指导,解决医疗机构污水处理中的实际难题。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