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创耀通信科技(以下简称创耀科技)开拓出三条主要产品线:电力物联网、接入网、技术合作及平台。去年,创耀科技凭借通信网络芯片技术,晋级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评选的“2020年度苏州市集成电路企业20强”。如今,创耀科技首发申请已获上交所上市委员会通过,即将在科创板上市。
7月下旬,《中国电子报》“强链补链在行动”专题报道组来到苏州,请创耀科技副总经理杨凯讲述了公司成立15年来的创业故事。
走自主研发网络通信芯片道路
从4G、5G蜂窝通信,到无线通信中的WiFi、LoRa、zigbee、NB-IoT等方式,从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络通信的作用至关重要。早些年,这一领域主要由博通等外国公司占据,并且攫取了产业链中高额的利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包括创耀科技在内的一批国内半导体设计企业,开启了自主研发网络通信芯片的道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1年以前是创耀科技的技术攻关时期,公司完成了xDSL物理层通信算法及硬件实现和第一代、第二代接入网网络终端芯片的设计,并掌握了数模混合SoC芯片全流程设计技术。2012年,创耀科技的第二代接入网网络芯片正式实现商用。2015年,公司第三代芯片通过英国电信Openreach实验室测试认证,同批通过测试的为全球知名芯片厂商博通和Lantiq。目前,创耀科技已经成功为烽火通信、共进股份、友讯、Iskratel、Alpha等知名通信设备厂商,以及英国电信、德国电信等大型海外电信运营商提供产品和服务。
“创耀科技从创立之初至今,从未停止对研发的投入。”杨凯谈道。公司成立的前几年,可以说是筚路蓝缕,那时国内集成电路领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通信算法以及芯片设计方面的人才稀缺,创耀科技初创团队一边钻研技术,一边培养人才。同时,由于硬件不比软件可以逐步自动升级,任何失误带来的流片失败都意味着千万元的损失。对于初创期的创耀科技来讲,大家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走到今天,非常不易。
为苏州打造“硬核”新名片
早期,国内智慧电网的相关设备,尤其是高速电力线通信线路驱动芯片,需要依赖德州仪器等海外厂商。国内芯片厂商在这一领域经过不懈耕耘,逐渐实现了自主研发。
大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为智能电表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创耀科技切入宽带电力线载波领域,凭借着相关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和专业化的服务,很快获得了国网及南网抄表芯片供应商的青睐,创耀科技支持的国网及南网抄表芯片供应商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智能电网发展对于通信核心技术的要求,创耀科技正在进行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与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双模通信SoC芯片的研发。
2019年,国家电网提出全面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意在围绕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运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而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万物互联”。拥有着十多年电力网络芯片经验的创耀科技,开始尝试在相关领域让电力线载波通信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苏州在网络通信行业已经聚集了创耀科技、盛科通信等一批致力于各细分领域的网络通信芯片公司,然而与国际一流公司相比,核心技术人才仍然缺乏,投入仍然有限。
杨凯表示,希望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出台政策吸引人才,建立半导体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院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谋求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