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吐鲁番8月18日电 (记者 白祖偕 鲁毅 邓霞)“馕产业园开始营业后我就应聘到这里打馕,走路上下班只要十分钟,每个月可以挣3000到4000元。”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吐鲁番馕产业园内,正忙着打馕的当地村民阿不都热速开心地说,这笔收入让他有能力供三个孩子上学,生活不再捉襟见肘。
“吐鲁番人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食品,也是吐鲁番一张特色名片。近年来,各地喜欢馕的人越来越多,馕产业也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富民产业。
高昌区新城片区西门村是吐鲁番市有名的打馕基地。过去十多年,当地村民在路边烤馕、卖馕,逐渐形成了“打馕一条街”。但当地馕产业大都以小作坊生产为主,经营分散、特色不明、缺乏品牌,难以形成规模。
“馕产业要跨越式发展,就要实现规模化、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产品质量和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吐鲁番市发改委副主任、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志介绍说,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了解到吐鲁番馕产业的发展前景、发展难点等情况后,立即将助力当地馕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援疆的重点项目,以西门村“打馕一条街”为基础,注入援助资金支持建设吐鲁番馕产业园。
在湖南援疆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6月底,位于西门村的吐鲁番馕产业园第一期投入使用,并逐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实体店+电商”的经营模式,建立了从采购到生产、从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走进建设一新的吐鲁番馕产业园,西瓜配馕的巨大模型夺人眼球,吸引游人合影;展示区内各个年代的馕坑和有关馕的历史故事,“述说”着吐鲁番馕2000多年的变迁和文化;制作车间里手工打馕项目更是让人忍不住上手体验一番。
“在湖南援疆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围绕馕产品研发、馕文化展示、馕产品加工等,进行园区规划,整合高昌区周边乡镇打馕小作坊、引进大型食品企业,推动馕产业由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向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变,激活馕产业集聚效应,拉长产业致富链。”高昌区新城片区党工委书记陈家存介绍,馕产业园让吐鲁番传统馕产业转型升级,并成为展示馕饮食文化和品牌形象的文旅“打卡地”。
作为馕产业园的第一批工人,阿不都热速欣喜这份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更让他高兴的是,原来的打馕一条街整合进入园区后,街道更加整洁干净了,烤馕的工作环境也更好了。“过去基本上用的土馕坑烧柴或煤,烟味很重,现在的馕坑烧天然气或电,不仅提高了馕的产量,也更加环保。”
为了提升馕产品的口感,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联系了湖南省农业大学食品专家与产业园内馕生产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解决囊产品外销的储存保鲜难题。目前,吐鲁番馕产业园内可以生产芝麻馕、牛奶馕、珍珠馕,还有口袋馕、带馅馕等30多个品种,并已申请食品条形码种类22种。馕产品除了线上主播、线下游客销售外,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还帮忙对接“红石榴·湘疆优品”销售平台,让吐鲁番的馕销往全国各地。
陈家存说,通过推进馕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作为吐鲁番“美食名片”之一的馕,每天都可以快速地“飞往”周边城市及北京、广东、上海、湖南等国内省市,逐步激发、释放了馕产业的发展动能。
“产业园物流配送每天都忙得很。芝麻馕、带馅馕等是网上的热销品种,我们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订单,旺季时每天要寄出一万多张饼。”陈家存说。
陈家存介绍,总占地面积200亩的吐鲁番市馕产业园,日均可生产馕10多万个,可以安置解决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就业1万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至4万元。目前,按照“产业发展+文化展示+培训就业+旅游观光”发展模式,当地正加大馕产业建设,强力打造吐鲁番馕绿色优质品牌,积极带动吐鲁番旅游业、餐饮业蓬勃发展。“许多游客在这里亲眼看见馕的制作并亲自品尝之后,不仅当场下单购买,回去之后不久又在网上再次购买。”
对吐鲁番馕产业发展的援助,是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产业援疆的一个缩影。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湖南援疆围绕农业产业、热资源、旅游产业等开展精准援助,助力当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民宿旅游等。仅以西门村为例,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就帮助该村引进年产3000吨的葡萄干精深加工企业,建立了“肉鸽”养殖基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6000元。
正是这些“小而精”的产业项目,让吐鲁番民众感受到了生活、生产中的点滴变化,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杨志说:“希望尽我们全体援疆干部人才所能,帮助吐鲁番搭建产业平台,找准吐鲁番资源特色优势与内地发展共赢的契合点,增强吐鲁番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为造福吐鲁番各族人民贡献湖南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