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束涵 肖雅文
低门槛,高收入,如果能出爆款,就能收入百万元——快速增长的剧本杀市场,是少数人的财富密码还是多数人的造梦神话?
高回报属于头部作者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剧本分三种,盒装本、城限本和独家本。盒装本面向所有线下门店销售,不限发售量,价格在380至688元,平均价格为500元,最头部的作品销量可达1万份,利润天花板约为300万元。城限本指的是剧本只在一个城市的3至5家店发售,价格在1000至3000元之间,利润约为100万元。独家本则是在一个城市只出售给一家店,价格在5000元左右,创作周期更长。
假如剧本受市场好评,创作者收入百万不是梦。但这样的高回报大多属于行业5%的头部作者。头部以下的作者占比最高的类型是文字或推理爱好者。他们多为兼职作者,以投稿为主。由于投稿商业化进程漫长,内容存在风险,收益大打折扣。有从业者表示,在正常销量下,一个盒装本作者的分成在1至5万元,1至2个月才能产出,收入没想象得那么高。
除内容质量外,剧本的售卖方式、发行渠道和业态环境都会影响收益。从整个产业链看,作者虽然处于上游,但承担测本、改本、推广等工作的发行方,实际占据强势地位,且相对收益更高,发一个本子就能拿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的收入。目前,作者与发行方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买断和分成。总部位于上海的探案笔记团队尝试一种新模式,即签约全职作者。在底酬基础上,作者收益还包含抽成及项目分成。
在目前规则尚缺乏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是作者,任何人也都可能是发行方。头部作者多与工作室或发行机构合作较为紧密。不过,这种关系并不稳固,甚至会发生转化。有的作者在创造出炙手可热的IP后摇身一变成为更具吸金潜力和话语权的发行方。
内容优质不等于成功
随着市场越来越热,更多类型的写手陆续加入。不论抱着何种想法入局,只有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才能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剧本杀不只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游戏,它的完成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店家的布景、玩家的水平及主持人的发挥,这些都是写作阶段无法把控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在剧本杀里,作者必须要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主角,且围绕同一个案例互相关联,各自的戏份也要大体相等。这种角色之间的强关联性和强互动性也与传统写作有较大差异。
业内人士指出,一个打磨好的作品,进入市场后,也不是单纯依靠内容就能取胜。是否拥有强有力的发行以及宣传推广、线下门店的开本表现、大众对剧本类型的偏好变化等,都是决定剧本商业价值的关键所在。
真正有参与感互动感
有调查显示,剧本杀行业目前存在的困境,主要是好剧本稀缺、抄袭和同质化剧本泛滥、缺乏市场监管、盗版作品频现等。一方面,在缺乏规则的状态下,市场上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投稿为主的剧本平台或店家,可能存在涉及抄袭、过度融梗、涉敏感话题的剧本,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另一方面,商业价值几乎是目前剧本评价的唯一标准。
知乎上一位答主“@春日主义”写了近两百篇剧本杀测评,在他看来,剧本的质量与游戏的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作为游戏,审美性和艺术性依然要依托于趣味性。
玩家和店家在选择剧本时通常不清楚实际好坏,而业内评价较好的作品也不一定有好的销量。在营销上,头部发行方可能在短视频、测评平台上进行更多投放,以此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本子的销量和质量不一定成正比。在线上化和碎片化的时代,剧本杀让人们重回线下,用一个完整的故事重新连接人与人。所以,让玩家真正有参与感、互动感、获得感很重要。
1+X:剧本杀无限可能
随着剧本杀热度持续高涨,行业产业链已外溢至教育培训领域。不止线上,相关机构也陆续推出线下课程,还有专业戏剧类院校加入其中,与剧本杀团队合作开设培训课程。
当剧本杀写作培训兴起,对于行业来说,究竟是制造更多泡沫,还是推动创作走向规范与专业化,还有待观察。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在庞大的市场吸引下,以剧本杀为核心,一些新的业态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在更多行业和场景下开发的“1+X”模式不断生长。文旅产业已迈开步子,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价值并创新呈现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优质的剧本杀IP可以辅助景区开发。比如,乌镇有一个新打造的景区——新栅,通过剧本杀可以引流。在景区建立大师工作室,与乌镇戏剧节紧密结合,国风服饰等文化消费业态都能被辐射到。”孟玉洋说,团队还打算尝试超级杀,即采用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宣发推进项目。“目前我们正在酝酿以一个将要上线的动画电影为尝试,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将超级剧本娱乐引入影院及线下门店。”
剧本杀创作形式的包容性,为“1+X”模式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它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也是对整个行业创作形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