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生物多样性,相信很多年轻人并不陌生。然而,为什么关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自身有什么样的关联?如何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元行动?这些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却难住了不少年轻人。
近日,欧莱雅中国和共益企业BottleDream携手发布《2021年轻人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洞察》研究报告,结合2021份问卷调查、大量案头研究、线下研讨会以及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采访等研究方式,整理和分析了当下年轻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与态度,梳理了年轻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如何增加年轻人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了解与行动。
BottleDream 可持续生活实验室研究总监杨雁清告诉记者,此次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建立年轻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联系,让更多青年一代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
远吗?熟悉又陌生,听过却不太了解
为做好此次研究,欧莱雅中国和BottleDream团队反复讨论,确定了展开研究的具体思路:一是了解普通年轻人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程度,他们从什么地方感知到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联?二是梳理年轻人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开展了哪些类型的行动?这些行动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三是探索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都有哪些转化行动的要素?
提起生物多样性,年轻人首先会想到什么?为了寻找答案,调查搜集了普通年轻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直觉联想关键词,发现大多数人想到的词有“物种”“多样性”“动植物”“保护环境”等。而对这些词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发现年轻人直接关联的还是物种多样性,且在年轻人看来,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主要是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更聚焦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上。
而对生物多样性这一生态学术语,调查显示,虽然很多年轻人听说过这一概念,但是对其了解却很有限。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物种的数量吗?”“如果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我们可以杀死蚊子吗?”“应该救助流浪猫吗?”……这些困惑的问题,显示出年轻人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主要基于字面意思,但不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含义。
据了解,为更有效、全面地做好研究,此次调查覆盖面较广。在年龄上,覆盖18岁~40岁,包含学生及职场人士;在性别上,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接近;在对生物多样性议题的理解与参与上,包含了没有主动关注这一议题的“路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感兴趣的观望者和已经在采取保护行动的行动者等。
近吗?相互交融,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生物多样性真的离年轻人很远吗?
当调查进入年轻人与不同物种和生态环境交互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在城市环境、博物爱好、自然系内容消费、公众健康、博物爱好、休闲旅游娱乐、日常消费等场景中,年轻人对生物多样性有强烈的认知——他们会注意到不同物种及其生态环境的存在状态,会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问卷调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人减少了远行的计划,把眼光投向身边的自然。小区楼下的花儿什么时候会开,清晨的鸟叫有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公园里的植物都叫什么名字……年轻人开始在居住的城市空间里去发现、感受、了解,与自然建立了更深的联系。
疫情同样让年轻人看到滥杀、食用野生动物带来的问题,也意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拒食野味、保护野生动物有了更高的认识。
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推崇一种“博物爱好”的生活方式,观鸟、赏花、种菜、采集标本等,他们试图探索大自然的广袤,并且用这些丰富的知识来提升生活的乐趣。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酷”的事。
调查显示,超过50%的年轻人反映他们认识的物种在50种以内,43.7%的年轻人希望认识更多物种。
亲近自然,共同体价值观激发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经济、生态、科学、文化及潜在价值。然而对于当下青年来说,驱动他们关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核心动力,来自于疫情之后与自然重建联系的渴望,在情感上对自然的亲近感,以及在价值观上将人类及其他物种视作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我不想它们就这样消失。”“日常生活也许不受影响,但是觉得同一个星球的朋友们无法存活了。”“每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问卷调查中,年轻人对野生动物种群大量消亡集中表现出了“惋惜”“心痛”“悲哀”。
种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正促使年轻人关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积极行动。
调查发现,不少年轻人在自然环境中从事休闲娱乐活动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不伤害其他物种的活动,或者帮助修复保护生态。如旅行时不观看野生动物表演,爬山时捡拾垃圾,潜水时不伤害海底生物等。
有的年轻人则选择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学习保护自然相关内容,还有的到不同的物种栖息地参与保护行动。
作为研究方,欧莱雅中国和BottleDream还采访了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故事被呈现在报告中,并被形象生动地命名为超级守护者、博物观察家、公民科学家、生态友好型消费者、都市陶渊明和当代徐霞客。
研究方希望呈现生物多样性如何融入多元生活方式,为推动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提供参考。
而经过此次调查研究,杨雁清深有感悟,“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在遥远的荒野,就在年轻人当下的日常。年轻人可以通过多元的方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而且这些行动本身,也会给年轻人的生活赋予更多乐趣和意义。”
欧莱雅中国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部经理陈佳祺则表示,“有了这样的洞察,作为企业和社会力量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参与进来,支持他们,一起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最后,报告提出3份清单,包括简单易行的日常行动清单、生物多样性相关纪录片清单以及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组织清单,希望这些灵感能够帮助年轻人由此开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奇妙旅程。
记者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