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直面停车难问题,深挖停车空间潜力,“让”出37万个车位供市民“限时免费停车” ,积极推进错时停放、资源共享,加强社会协同共治,有力缓解了城市停车难。一块最硬的“小骨头”被这个城市啃下了,对此舆论广为称道、市民一片叫好。
开放公共场所限时免费供市民停车,潍坊并非首个“吃螃蟹者”,但开放力度、广度和深度创下全国之最:所辖十几个县市区都动起来,实现了从商圈、医圈周边主次干道到老旧小区周边背街小巷,从医院、学校到大型企业,从政府机关大院到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停车资源的全覆盖。
停车难是城市交通通病,几乎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幸免,成为困扰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之一。解决这一棘手难题,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问题和深层次利益关系,需要以全局化视野进行谋划,实现跨部门、跨层次、跨系统联动。这方面不少地方有过一些治理创新的努力,但总体而言尚停留于零打碎敲、浅尝辄止层面,有的甚至出现停滞和反复。这也表明此项工作的难之所在。
潍坊市改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拓展公共空间缓解停车难,并不满足于碎片化修补、单一化推进和浅表化尝试,而是着眼于治理革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难的事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在提升城市系统治理水平中,让市民切身体悟到改革发展“获得感”。
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潍坊市未必不可避重就轻、避难求易,面对停车难绕道而行,将问题推给历史,将求解留待未来,搞一些更易于测量、更易于显山露水、更易于短期内见效的事情。而难以立竿见影的政绩,往往包含着更重要的民生内容。
潍坊聚焦停车难痛点,敢接“最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由此找准纾民困、解民忧、聚民心的切入点,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这既体现责任担当,也考验执政智慧。在解难题中办实事、开新局,潍坊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了赞赏和口碑。
经过40余年不断改革,在先易后难的改革次序选择下,改革的骨头必定“越来越难啃”,需要破解的大多是顽症痼疾。这些问题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领域都有体现。恰恰是这方面的改革,最有民意基础、最具示范效应、最能凝聚民心。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潍坊的实践证明,聚焦长期解决不好但能够推动解决的普遍性顽疾问题,聚焦适合在地方层面制定新政策统筹解决的问题,从最硬的“小骨头”啃起,动真碰硬,步步为营,力求干一件成一件,实现民众诉求与治理能力的有机平衡。
就潍坊而言,此项治理创新已迈出坚实一步,尽管根本性解决停车难问题尚需时日,但其做法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多办一件“啃硬骨头”的实事,就能赢得一片人心,干部作风就能得到一次锤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能真正走深、走实。唯其如此,各项改革和治理创新才可能迈过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积小胜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