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宁
作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已进入“最后一公里”。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拟与6月底前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在经历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后,全国碳市场将进入真正的配额现货交易阶段,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也呼之欲出。
从201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到2017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再到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5月17日,生态环境部编制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三项政策有利于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保护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也为全面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十年碳交易试点的经验、不断完善的市场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全面的制度保障,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架构蓝图已基本绘就。
根据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最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能耗行业有8个,包括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市场统计,上述八大行业的20个主要子行业中,近7500家企业都将纳入,碳市场控制的碳排放总量约为67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72%。这也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将成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想稳步高效地实现低碳减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可以预见,随着全国碳市场的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将在交易中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排放的合理定价。此外,也有利于丰富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降低全社会的碳减排成本,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