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胆结石只要不痛就不必管?
答 龚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日前,演员蔡明在录制节目时突发不适被送医。后来,蔡明个人微博更新报平安:“胆结石突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谢谢大家关心!”虚惊一场的背后,让人见识了胆结石的威力。而其实,威力还不止这些。数据显示,小小结石让患癌风险增高30倍。
胆结石是一个常见病,但大家对胆结石有很大的误区,以为只要不痛就能“和平共处”。事实上,胆结石的人是胆囊癌的高危人群,胆囊癌的凶险程度非常高。发现胆结石后应尽早就医处理!
胆结石和胆囊癌到底还有几步?胆囊癌这种还不特别被人熟悉的癌症到底有多可怕?我们应该如何远离呢?三个“灵魂拷问”,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得了胆结石,离胆囊癌有多远?
先来看一组数据: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厘米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1厘米者的10倍。
胆囊在人体内负责储存胆汁,能够帮助人体消化。胆囊或胆管内产生了结石就被称为胆结石,虽然是良性的,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长期存在的结石会对胆囊壁造成慢性的刺激。不断摩擦会刺激胆囊壁黏膜,导致黏膜出现脱落、坏死、增生,而增生则是导致癌变的主要原因。
所以,胆囊结石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只是出现疼痛影响生活,癌变的风险更应受到重视。尤其是无症状性的胆囊结石,就像“定时炸弹”一般,有的患者可能终身不发病,有的却偷偷潜伏在体内,突然爆发。
发现胆结石后应怎么办呢?
得了胆结石有癌变的风险,所以,一旦发现患有胆结石,则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对症处理。
那么,发现胆结石切还是不切?这是很多人纠结的。过去一般认为胆结石出现症状,比如胆结石已经诱发胆囊炎反复发作,经常出现腹痛发热,影响生活就需要尽早切除。现在最新的观点是,不能对无症状结石掉以轻心!
如何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是可以预防的一种疾病,主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入手。
1、饮食上,要按时吃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很多年轻人喜欢吃宵夜,又不吃早餐,胆汁无法及时排出,就容易得胆结石。
2、注意荤素搭配,少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蛋白质、蔬菜的均衡搭配。
3、每日足够的水分摄入,通常情况下,正常成年人一天要喝2000-25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
4、生活中要保持好心情。很多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容易生气,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让胆汁淤积,形成胆结石。
5、日常要形成锻炼的好习惯,每天晚饭后做30分钟的适度运动,能帮助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胆汁淤积。
说完胆结石,再来认识下胆囊癌。人们总说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也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胆囊癌比胰腺癌还要狠!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第6位。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占首位。这几年,胆囊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调查显示,8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生存不足一年,五年生存率仅为5%。
胆囊癌是“静悄悄的杀手”,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毫无察觉,直到出现症状才会就医,这时检查往往已经是胆囊癌晚期了,寿命基本上不超过5年。
人体的胆囊比较小,但是和肝脏、胃、胰腺、肠道都是比较近的。如果胆囊出现结石引发癌变,不仅会影响自身出现癌症,还可能影响周围的脏器,牵扯出一连串的病变。
在医生眼中,之所以认为胆囊癌比胰腺癌更狠是因为对胆囊癌,目前治疗手段很有限,这几年对于胰腺癌的研究和治疗都有很大的飞跃。伴随着胆囊癌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胆囊癌规范诊治的重要性逐渐凸现。但是,胆囊癌缺乏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对胆囊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的侵袭转移机制不甚明确,对胆囊癌敏感的化疗药物或增加现有化疗药物敏感性的药物研发相对滞后。
如何阻击胆囊癌?胆囊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病变过程。以新华医院普外科的实践为例,除了手术治疗,专家们还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已捕获了胆囊癌基因突变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挖掘胆囊癌致病机制,除了再次证明前次结果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发现ERBB2/ERBB3基因突变明显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有望发现胆囊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也对未来进一步改善胆囊癌治疗现状、开展胆囊癌综合治疗具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后续,一系列专门针对胆囊癌的研究还在持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