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是第7个“全国放鱼日”。
当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在黄海海域联合举办全国“放鱼日”主会场活动,放流三疣梭子蟹、褐牙鲆、许氏平鲉等重要经济物种150余万尾。全国“放鱼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各地同步举行,全国各地共举办增殖放流200余场,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近30亿尾。
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每年6月6日,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放鱼日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增殖各类水产苗种1559亿尾,举办各类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达1万多次,另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共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过420亿尾,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国不断强化增殖放流规范管理,先后印发《农业部关于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等,不断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今年,各地不断创新放鱼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山东省开展的云上线上增殖放流活动,在烟台、东营、滨州同步开启放鱼渠道,网友只需扫码进入小程序,认领属于自己的鱼苗“养护包”,即可成为“碧海卫士”,带小鱼苗回家。
“在今年活动期间,个人、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学校(年级班级)均可通过‘云放鱼’平台线上认领养护包。较于往年,今年的‘养护包’内容更加丰富,包括‘扬帆远航’‘阖家幸福’‘年年有余’‘国泰民安’4种专属养护包。养护包可体现个人/单位名称,放流时还可以通过直播进行全程观看, 见证认领鱼儿游入江河湖海的时刻。”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国义说。
“当前,我国渔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时期,渔业大而不强,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渔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落后,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等。”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渔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持续推进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推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记者 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