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着力培养具有“大医精诚”特质的一流中医药人才。
“人才的培养也要讲究产销对路,要与市场接轨。”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红专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围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精神,承担起“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方面又开展了更多探索,形成了“认证引领、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中医跨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格局,在行业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与市场接轨:走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人才的培养也要讲究产销对路,要与市场接轨。”陈红专说,“上海中医药大学应对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围绕研制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深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形成校企联合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打造特色教学团队、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稳步推进各试点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了‘认证引领、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中医跨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格局,在行业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学校本科专业建设内涵。”
据了解,目前学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实现了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的专业分化。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方向)通过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7年最高级别认证;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方向)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5年最高级别认证,标志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与国际康复教育标准接轨,形成了既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国家级高新产业基地和高科技企业全方位战略合作为依托,探索产教研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能力为本’‘项目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质量与管理体系,凸显中医药院校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结合、中西融通的特色,切实提高复合型中医工程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陈专红说。
传承创新:打造一流本科重点改革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其中学校的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基于数十年改革经验,学校始终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坚持“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理念。
陈红专表示,2018年学校围绕中医人才“重继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以“一流本科引领计划”为抓手,开展以学校首位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命名的“沛然计划”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以全员参与、分层递进、师承贯穿为原则,中医专业学生从入校起均纳入“沛然计划”培养体系,实现育苗阶段培养全覆盖,并逐步成长为拔尖人才。
据悉,“沛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为新生开设院士、名医和学科领军人才领衔的“沛然计划导航”课程。课程旨在通过中医思维的内化促进中医技能的提升、中医学术的传承促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能主动将传承中医药思维与学习现代科技文明协同融合,博闻强记和“知行合一”,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卓越拔尖人才群体。
陈红专还表示,学校利用“三学期制”的时间、空间平台,设立“与名中医面对面”的临床示教模块,各附属医院的13个上海市名医工作室参与“沛然计划”师承带教,帮助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体验中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魅力。进入成长阶段和拔尖阶段后,开展“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培养模式试点、多种形式的个性化科研实践活动和境外研习训练营活动,首批共遴选优秀学生跟随导师开展学术研究项目19项,同时实现了成长阶段优秀学生国际访学率100%。
“术”“道”相结合:提升教学目标
“学校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学目标注重‘术’‘道’相结合,不仅要设计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要有意识地增加核心价值观、道德情感、文化内涵等人文目标,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规范。”陈红专说,“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要打造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标杆课程和教育部的典型课程‘人体解剖学第一课’,初步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实施‘100门示范课程为引领、100%课程融入思政内涵’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改革。”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陈红专表示,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梳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探索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融入点,打造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通识教育向专业课程体系的渗透、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等模式。学校依托全国“医学人文通识教育改革试点院校”,重视通识教育“精神成人”结合“专业成才”的特质,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道德认知、理想信念和全面发展。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人生与价值观”等课程领域,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德育内涵,全方位、多层次提升课程中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掘和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德育通识课程。
陈红专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整合了学校特色、学科优势以及师资优势,打造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中国系列”之“岐黄中国”思政选修课,由院士、学科带头人、校领导领衔授课。课程围绕医德修养、人民健康、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多维度,切中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入脑、入心、入行。